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古代言情 那個注定要位極人臣的女人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那個注定要位極人臣的女人》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蕭尋初手握信函,指尖輕

 直到這一刻,他終于大致能猜到謝小姐這些年都在想什麼,還有李雯之前說的“上回”是什麼事了。

 原來謝小姐,一直想要仕為

 并且,當真在為此努力。

 甄奕似乎也有意幫,只是在當前的局面下,這并不容易。

 甄奕雖辭多年,但憑他的聲,在朝中仍有影響力,想要說上幾句話是不難的。

 如果他真心想要舉薦一個人才,只要給昔日的好友或者學生寫信,不說這人才立即被重用,想來得到一個機會、謀取一半職是不難的。

 只可惜,謝知秋的況太過特殊,這世上尚沒有先例,像重用男人一樣去重用一個人為

 幾乎一瞬間,蕭尋初就聯想到他自己的師父還有師兄們多年來的壁。

 他們與謝知秋的境并不完全相同,但蕭尋初似乎能理解這種無的絕境會帶來的痛苦。

 如今,甄奕決定回鄉,只余下謝小姐獨自孤軍戰,局面只會更為艱難。

 所以甄奕給謝小姐留下這一封空白信,任書寫,作為最后的支持。

 “師父……” 蕭尋初握信函,心神

 甄奕一生不曾有大錯,在士人眼中威很高,只要他現在退出渦流安度晚年,必然能為一個史書上人人贊頌的完人。

 這件事,即使他不做,也不會有人怪他。

 可是,在最后,他卻愿意為了徒,參與一件會有爭議的事。

 ,稍有踏錯,就會留下致命的話柄。

哪怕已經退出暗流,都未必能獨善其

 甄奕給出這樣一封信,必是下了很大的決心,賦予謝知秋極大的信任。

 此刻,縱然他不是謝知秋本人,蕭尋初仍不對甄奕這位老師產生了由衷的謝之

Advertisement

 哪怕未必有用,這也是難能可貴的希

 原來甄先生便是為了這個,特意留在這里等謝知秋。

 蕭尋初伏下/,對甄奕一拜道:“多謝先生。”

 “無事。”

 甄奕笑呵呵地應道。

 他撐起子,道:“時辰不早,我也該去乘船了。”

 “我送您。”

 蕭尋初忙跟上去。

 不過這時,甄奕像又想到什麼,回頭問他:“對了,我上次有跟你提過秦家小子的事,你是怎麼想的?” “誒……?” 甄奕笑瞇瞇的,仿佛只是隨口一問:“這些年,我與夫人都是將你當自己的孩子照看的,現在我們都要走了,你總不介意師父們再關心一下你的終大事吧? “秦家那孩子,我雖并未收他為徒,但他瞧著確實像是個牢靠的。

你們青梅竹馬一同長大,想來也和尋常不同。

如何?你們家里人,可有說點什麼?” 蕭尋初頭腦懵了一瞬。

 他本還沉浸在空白信函的震撼中,沒想到甄奕學士一回頭會提及這樣的事,被問得措手不及。

 秦家那孩子? 難不是指秦皓? 原來謝知秋……與秦皓是青梅竹馬嗎?難怪先前在院口,他聽到秦皓可以將謝知秋作謝妹妹…… 蕭尋初整個人都有些鈍住,他后知后覺地回答:“沒、沒有,我不是特別清楚。”

 甄奕笑著對他道:“我知道你平時不談這些,不過……學業有追求是好事,但若有好姻緣擺在眼前,也莫要錯過了。”

 * 甄奕與李雯馬上要去乘船,不可再久留。

 蕭尋初頂替著謝知秋的份,去送他們二人。

 只是,聽到甄奕的最后兩句話后,他一路都莫名心不在焉。

 ……說來也是。

 若按尋常來說,謝知秋……早到了就算定親也不奇怪的年紀。

Advertisement

 倒不如說,至今仍未婚配,才是反常的事。

 而且與秦皓…… 書香門第,世代之

 二人都喜讀書。

 秦皓也是他們這一輩中出眾的佼佼者。

 蕭尋初尚未與家中鬧翻時,逢年過節,都會常聽到有長輩夸贊秦皓年紀輕輕便知節守禮、求知好學。

 既然連甄奕學士都這麼說,那麼謝知秋與秦皓……想來果真是十分相配吧。

 而且甄奕還不避諱地當著謝知秋的面提起,意思是不是說……謝知秋可能也對秦皓并不反,甚至有點好? 他們都是會讀書的人,想來很談得來。

 若真如此,那這對謝知秋……不是好事嗎? 蕭尋初覺得,自己作為朋友,得知昔日好友會有好姻緣,理應為到高興、理應祝福才是。

 可說來奇怪,他發現自己好像并不怎麼開心,反而有些悶悶。

 他皺起眉頭,晃了晃頭,想甩掉這不合常理的念頭。

 “甄先生!李師母!” 不知何時,三人已快走出院。

 學生們早已守在馬車邊上,就等著先生與師母出來。

 為首的正是先前聚在園外聊天的幾個學生,秦皓亦在其中。

 之前對謝知秋義憤填膺那人一見甄奕與李雯,當即眼前一亮,其他學生也都表現得很高興,紛紛對二人作揖行禮。

 甄奕和李雯夫婦二人笑著了一眾學生的禮。

 這時,李雯回頭,未等蕭尋初走到會被看到的地方,便友善地對他道:“知秋,你便送到這里吧,剩下的路,我們自己去就好了。

何況你家離得遠,若是天晚了,你回家也不方便。”

 蕭尋初一愣,回過神來。

 原來這就是謝知秋能送到的極限,才這麼兩步路。

 外面的學生則興地道:“甄先生,李師母,你們可算來了,快走吧,車可等了好久了。”

Advertisement

 其他人也趕忙搶著在甄奕面前表現—— “我來扶先生與師母。”

 “學生這段日子讀書,還有許多不解之,不知可否在路上向甄先生請教?” “先生,師母,我提前在車中備了茶果。”

 外面的男子們熱熱鬧鬧的。

 蕭尋初待在謝知秋的里,卻獨自戴著帷帽,在小院石墻后的樹蔭下,唯有目送他們陪伴自己的恩師遠去。

 他心深,忽然涌現出一強烈的孤獨

,仿佛并沒有他的位置,亦非他的容

 這時,他看到簇擁著甄學士上馬車的人群中,有一人回頭了。

 那正是剛才在院外,與同窗非議謝知秋的那人。

 對方先前說過的話,在頃刻間回到腦海中—— “實在等不到就別等了吧,那謝知秋就算來了,也不過是在院門前送送罷了,不能像我們一樣一直送先生到碼頭啊!現在還要先生專門等,哪里像是來送別老師的,倒像師長要送。”

 “他當初但凡收的是個男子,憑借甄先生弟子之名與多年跟隨甄先生學習得來的才學,如何能不功名就?如何能不對國家有所助益?” “現在甄先生將這些年的心都花在一個小上,臨了到歸鄉時,連讓多送幾步都不可能,這是何苦。”

 此刻,對方看謝知秋的眼神,也有一種微妙的輕視和不屑,仿佛贏得了某種勝利。

 一時間,某種怒火涌上心頭。

 蕭尋初不覺握拳頭,然后,他袖中,那封甄奕給予謝知秋的信。

 這時,小丫鬟拉了拉他的袖子,道:“小姐,甄先生他們已經走了,咱們也回府上吧。

李夫人說得對,若是等到天黑,我們在外就沒那麼方便了。”

Advertisement

 蕭尋初,仿佛要隨小丫鬟一起,沿剛才的避人小路默默離開。

 若是不惹事的溫順之人,想必就會如此選擇。

 然而。

 下一刻,蕭尋初腳尖點地一轉,改變主意,竟反而往院中走去! “不回去。”

 蕭尋初眉間蹙起,聲音堅定。

 “我們都還沒有送兩位師父到碼頭,憑什麼回去?” “小姐?!” 小丫鬟被“小姐”的話嚇得魂不附知道小姐一向和普通人不同,但聽這句話,完全料不到今日會做出什麼來:“小姐,小姐你可別沖啊!若是壞了名聲,日后的路可就難走了,老爺和老夫人也會責怪您的!” “壞不了。”

 蕭尋初道。

 若是謝小姐本人真在此,無法送甄奕和李雯去碼頭,定會留下憾。

 蕭尋初當初沒能阻止葉師兄和宋師兄下山,也沒能幫上邱師弟,他知道留有憾是什麼覺。

 難道他如今暫且頂替了謝小姐的,卻還要眼睜睜地隨波逐流,令謝小姐也留下憾嗎? 他要替謝小姐送,不僅要送,還要送得比誰都久、比誰都遠。

 他問雀兒:“甄先生他們留下來沒帶走的東西,應該都是不要的了吧?我拿來用用,應該不要吧?” “啊?” * 卻說甄先生那邊,因為等謝知秋略誤了一點時辰,為了趕上今日回金陵的船,馬車行得飛快。

 好幾個學生騎著馬在旁邊跟著,不時與車的甄奕夫婦談笑風生,笑聲不絕。

 忽然,不知誰說了一聲:“甄先生,您看后面!”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回頭。

 甄奕夫婦亦,李雯先探出頭去,看到窗外景,驚喜地“啊”一聲,道:“奕哥,你快看。”

 甄奕慢騰騰地將腦袋探出窗外。

 只見白原書院方向,無數盞大大小小的孔明燈自地面升起,已騰飛至半空中。

 最大的幾盞燈悠然升起,越升越高,在其燈面上,以墨龍飛舞地寫了幾個字—— 是沒見過的字跡,但寫在燈面之上,與平時有變化也再所難免。

 這些燈,是在為甄奕與李雯送行。

 而此時還在白原書院中、不能親自送二人前往的學生,不必多想就能猜到是何人。

 甄奕一把年紀了,在看到這些燈的瞬間,竟還是不紅了眼眶。

 “千里難送行,放燈伴相歸……嗎。”

 他以袖拭了拭眼角,長長嘆了口氣。

 “知秋兒這孩子,有心了。”

 不斷升起的孔明燈很快猶如銀河逆行,鋪滿半面天空。

 這樣的高度和距離,縱使走到碼頭,也能一路看見了。

 甚至直到甄奕夫妻二人上船,還能一直看見,等到了夜晚,燈火還會更為清晰。

 看到甄學士的神,眾人心神領會,紛紛開始附和甄奕、稱贊謝知秋有有義、真意切,不僅真誠,還有巧思,真不愧是一代才

 反倒是先前那個因為謝知秋沒法出來送行而怪氣的學生尷尬起來。

 雖說先前聽到他說話的人里,也沒人主來尋他的不痛快,但他自己卻忽然覺得臉上臊得慌。

 當聊天風向逆轉以后,他默默拉馬鞍,自己落到隊伍的最后面,不敢吭聲了。

 * 另一邊。

 謝知秋本人控著蕭尋初的,正跌跌撞撞、滿臉是地走在路上。

 當蕭尋初進到中的時候,謝知秋確實也進了蕭尋初的

 不過,一清醒,許是因蕭尋初的從高落下的關系,打一開始狀態就要差很多。

 起初頭痛裂,只約知道自己對周圍的環境不悉,卻想不起自己是誰。

 直到看到蕭尋初房間墻上那幅《秋夜思》的字,才慢慢有了記憶,想起這好像是作的詩句。

 只是,為何會毫無征兆地變蕭尋初,仍然是個迷。

 后來逐漸記起自己今天本來應該是要去給兩位師父送行的,便在抓到機會后,立即支開小廝,走了出來。

 ——雖說那小廝現在可能還跟在后面,但時間迫,顧不了這麼多了。

 今日是兩位師父留在梁城的最后一日。

 甄奕和李雯二人,教導多年,因為的野心,二人傾盡全力為謀劃,縱使尚無結果,也對恩重如山。

 無論如何,都得親自去送行。

 哪怕不是用自己的,哪怕眼下還有許多其他事甚為迫切。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