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周有些訝異,但什麼都沒問:“是,屬下這就吩咐人去辦。”
陸時寒目沉沉。
遇見沈扶雪后,他才開始做夢,這離奇古怪的夢境定是和沈扶雪有關,要想結束這夢境,怕是要找到沈扶雪才行。
吩咐完以后,陸時寒斂了斂心神,繼續理卷宗。
這一忙就到了傍晚,陸時寒放下了筆,往定國公府去。
今兒是定國公府一月一次的家宴,他自是不能缺席。
…
定國公夫婦一共生育了四子,除了陸時寒年紀尚輕外,其余三個孩子都已娶妻生子了。
其中長子和次子都已年逾四旬,他們倆的孩子都有及冠的了。
而在一眾孫輩當中,陸顯乃是長房嫡孫,已經在朝中領了差事,算是大人了。
眼下一派熱鬧的堂屋中,陸顯就很有大哥的樣子,照顧著底下的一眾兄弟姐妹。
他們正說著話,陸時寒到了,陸顯連忙領著弟妹向陸時寒見禮:“四叔。”
陸時寒在定國公府的地位非同一般,他早年隨著定國公夫婦在涼州駐守,十幾歲上才回到京城,家里的一眾小輩沒有怎麼和陸時寒相過,有些不悉。
何況陸時寒能文能武,十七歲就中了探花,又做了大理寺卿這樣的高,就是在定國公府里,陸時寒也近乎一個傳說,家中的小輩對陸時寒都是又敬又怕。
尤其是陸顯,對這個只比他大了兩歲的四叔,更是敬畏不已。
陸時寒的聲音淡淡的:“都坐下吧。”
和小輩說過話后,陸時寒才上前行禮:“孩兒見過父親。”
定國公陸堯臣早年征戰沙場,如今雖然年老,但一氣勢猶在,“坐下吧,你娘一直念叨著你呢。”
一旁的姜老夫人面上滿是笑意:“時寒,這幾天你在大理寺怕是累壞了,娘給你準備了不你吃的菜,你等會兒可要多吃些。”
說過話,姜老夫人便囑咐開宴。
定國公府家中人口多,子嗣也繁茂,不過家里的人都各自領了差事,時常有事要忙,尤其是陸時寒,更是許久才回來一次,家人難得團聚。
正因此,姜老夫人才定了一個月舉辦一次家宴的規矩,也好讓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能多說些話。
今天除了陸顯的父親陸時崇在外辦差不在,人都聚齊了。
席間,姜老夫人問了陸時寒不事,又老生常談地催了催陸時寒的終大事。
一直盼著陸時寒早日娶妻生子,偏陸時寒一向對男之事不興趣。
這次也是一樣,陸時寒照舊回復說現在手頭正忙,不出來忙別的。
姜老夫人知道陸時寒的子,再加上陸時寒剛上任,確實很忙,只好作罷。
說起婚事,不免提及了陸顯。
姜老夫人對陸顯道:“濟寧侯府的二姑娘回來了,明日你帶上禮去見一下,也好全了禮數,正好你們兩個小輩也見見面,說些話。”
定國公也附和地點了點頭。
濟寧侯府的二姑娘,說的自然是沈扶雪,沈扶雪和陸顯自便訂了婚事,如今也有十幾年了。
說起這樁婚事的由來,便要提起定國公和老濟寧侯的,當年倆人一起并肩作戰,乃是生死之,當時便約定好了,要做兒親家,這婚事便落到了陸顯和沈扶雪上。
陸顯正在夾菜,聞言作一滯,片刻后才道:“是,孫兒明天一早就去。”
他面上什麼都不,但心中實則很不愿。
誰不知道那沈扶雪自弱多病,還有傳言說沈扶雪活不過二十,他哪里愿意娶這樣的子為妻。
再者說了,兩人雖有婚約,但幾乎沒怎麼見過面,只是時見過幾面而已。
不過那都是幾歲時候的事,小孩子的記憶又不長久,他差不多都忘了。
而且這些年沈扶雪一直在州,去歲才第一次回京城,偏生他那時候又在書院讀書,書院規矩嚴,輕易不能出山門,等他出來的時候,沈扶雪已經回州去了。
也就是說,他甚至不知道沈扶雪長什麼模樣,他如何愿意娶沈扶雪為妻。
但偏偏定國公說一不二,他縱是有一萬個不愿,也不敢吐一句。
不過陸顯轉念一想,明天去濟寧侯府的話,豈不是又能見到朝思暮想的那個人了……
陸顯心里又期待起來。
陸時寒給姜老夫人盛了一碗湯,他聽著席間的話,倒也想起來陸顯上是有這麼樁婚事。
他約記得,那姑娘似是沈扶雪。
這廂姜老夫人接過湯道:“你別給娘盛湯,你也多喝些。”
“是,”陸時寒道。
家宴結束的時候,天越發黑了。
陸時寒徑直往別院去,別院一早就置好了,他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別院里。
剛到別院坐定,程周就回來了。
程周低頭稟報:“大人,屬下已經吩咐下去了,只不過怕是需要些時日才能找到那姑娘。”
畢竟是萍水相逢,想找到人談何容易。
陸時寒靠在椅子上:“嗯,知道了,下去吧。”
第3章
◎沈扶雪:“兒想退婚。”◎
隔日一早,陸顯就備好禮去了濟寧侯府。
不過他到的時候沈扶雪已經隨沈父沈母出去了。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前世的顧驚瀾將一顆心都捧給了慕容卓,滿心籌謀只為助他奪嫡登位,最終卻換來滿門盡滅,被剖腹殺子,受盡折磨而死。今生她懷著驚天恨意歸來,亂江湖,動朝堂,戰沙場,梁國百年來首位以女子之身成為三軍統帥之人,在這群雄并起,英才輩出的時代,顧驚瀾之名傳…
【正文完】翁璟嫵十六歲時,父親救回了失憶的謝玦。謝玦樣貌俊美,氣度不凡,她第一眼時便傾了心。父親疼她,不忍她嫁給不喜之人,便以恩要挾謝玦娶她。可畢竟是強求來的婚事,所以夫妻關系始終冷淡。而且成婚沒過多久永寧侯府來了人,說她的丈夫是失蹤許久的永寧侯。情勢一朝轉變,怕他報復父親,她提出和離,但他卻是不愿。隨他上京后,侯府與京中貴眷皆說她是邊境小城出身,粗俗不知禮,不配做侯府主母,因此讓她積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