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蹤這才不得不消停下來。
只是如此也不能平息事態,焦作在信中提到,如今朝堂上也約有提議,不若徹查先太子一事,讓“真相”大白,平息民怨。
說是這麼說,一旦當真開始查,這個真相能不能如李蹤的意,就無法控制了。
李蹤開始暗中調查韓蟬的份,說明他已經意識到自己了套。只是如今勢不由人,恐怕他反應的還是太遲了一些。
葉云亭在腦中將如今的局勢梳理一遍,斟酌著道:“我們要暗中推一把嗎?”
“暫時先按兵不。”李歧道:“焦作去了這些時日,卻沒找到什麼實質的線索,一則說明當年的事藏得極深,沒留下尾;二則意味著,與當年之事有關的人或者,都被人先一步在了手中。”
而據他推斷,后一種的可能更大。
“先太子之死已經牽扯出來,韓蟬與李蹤之間短暫的平和必定再次破裂,他很快就會有下一步作。”
若他的世真與先太子有關,韓蟬必定會將證據放出來。這也是他讓焦作親去一趟上京的緣由。
等到韓蟬放出了風聲,他再借勢而起,才是名正言順。
***
而上京形,與李歧猜的八九不離十。
太傅府中,韓蟬披著雪白狐裘,在水榭中溫酒。前腳剛送走了魏書青,后腳就迎來了李蹤。
這些時日,上京城流言傳得滿天飛,李蹤為先帝之子,沒牽連。大理寺先是抓了一批人,意圖以嚴刑牢獄震懾。但他不過是派了幾個死士扮做悍不畏死的書生在宮門前自戕,就激起了民憤。
李蹤迫于輿論,不得不命大理寺放了人。
他以為李蹤會更早一些來尋他,倒沒想到他這次竟然十分沉得住氣,生生拖了這些時日才尋來。
韓蟬斟了一杯酒,放在對面,神如古井無波,絕口不提外頭的流言:“聽說陛下今日又未上朝,魏大人都尋到我這兒來了,我勸勸陛下。”
李蹤在他對面坐下,罕見地沒有怒,只是端起那杯溫酒,在手中緩緩轉,良久,一口飲盡,方才問道:“這些年……老師對我可曾有一真心?”
他抬眸,一雙眼直直著韓蟬。
眸中沒有怒,只平靜之下,藏著一極深的祈盼。
“陛下何故如此問?”韓蟬替他將酒斟滿,卻避而不答:“臣對陛下自然是忠心耿耿。”
李蹤藏在袖中的手指微微痙攣,神是意料之外的平靜。他又抿了一口酒,嘆息一般道:“這樣啊……”
“我明白了。”他放下酒杯,站起,垂眸瞧著韓蟬冷清的面龐,極輕地笑了一下,說:“我會讓老師如愿。”
說完,起離開。
他沒有穿大氅,明黃的龍袍空掛在上,擺被風吹得飄飛,徒增幾分落拓。
韓蟬瞧著他的背影,才驚覺這些日子,李蹤似乎變了許多。
他心里驀然涌現一不安,卻又強行了下去。
……
李蹤策馬回了宮,他沒讓侍跟隨,也沒有打傘。回到太乾宮時,上落滿了雪花。
門口的侍瞧見急急迎上來,替他拂干凈肩頭的雪花,卻被他抬手揮開了。
他徑直了大殿,上的雪花接殿的暖氣,很快便化作了水滴浸了裳。
崔僖捧著干凈的龍袍,躬著勸道:“這個時節易染風寒,陛下換件干凈裳吧。”
李蹤揮了揮手,回首看他,卻是說了個不相干的話題:“前陣子北疆傳來捷報,說永安王大敗西煌,盡滅西煌十萬兵馬。”
“這是好事,日后西煌再不敢犯我邊界。”崔僖垂首道。
“是啊,是好事。”
李蹤勾笑,又覺得實在累得慌,索抿起,負手瞧著外頭的大雪,聲音辨不清緒:“龍生龍,生,老話說得倒是沒錯。連宗皇帝都沒滅的西煌,他卻輕而易舉地滅了。”
“永安王是臣,陛下是君。臣子平定西煌,也是陛下知人善用。”崔僖道。
李蹤側臉覦了他一眼,輕嗤了一聲,卻沒再同他繼續這個話題,而是往政事堂走去,吩咐道:“你去將大理寺卿還有使大夫召來吧。”
崔僖應了一聲,這才直起,跟在李蹤之后,往一邊出宮去傳旨。
出殿門時他回頭瞧了一眼,李蹤的背影已經沒在風雪中,約只現出一點明黃,但那瘦削的背影,卻莫名人心驚。
第111章 沖喜第111天 (一更)
大理寺卿與使大夫接了旨意后, 便匆匆了宮。
兩人在門口撞上,對視一眼,神都有些憔悴。這一陣子, 主管大理寺的王且力尤其大,先是給趙家翻案牽扯出了先帝奪位的私,接著皇帝他抓人, 又惹了民憤,又不得不把先前抓的人給放了, 可謂是兩頭挨罵。史大夫雖沒他折騰,但這些日子民意沸騰,史臺司監察之職,上諫皇帝,下監百。對于外頭的事想充耳不聞也不可能, 如何拿這個度就夠他頭疼了。
兩人不約而同地嘆息一聲, 沖對方拱了拱手, 苦著一張臉進了政事堂。
政事堂里,皇帝倒是來得早,正坐在龍案前翻看什麼。
見二人來了, 倒是客氣得很,先招呼他們坐下, 又命侍上茶:“外頭風雪大, 二位卿先喝點熱茶暖暖子。”
他這突如其來的反常舉, 兩人心中更加惶惶。但皇帝是君,君命不可違,他們只能按捺著坐下,捧著熱茶等著上首之人開口。
王且一邊喝茶,一邊用余打量著皇帝。
這些日子, 李蹤的變化不可謂不大。從前的皇帝,喜怒不定,剛愎自用,甚至還有些暴戾。可最近這段日子,外頭流言與罵聲滿天飛,指責先帝德行有失得位不正,諷刺皇帝有其父必有其子的……文人罵人,不帶臟字,卻句句往心窩子上,若是從前的皇帝,早就不知道發了多次火了。
可最近他卻一反常態,平和得很。除了偶爾不上朝,竟然沒有發過脾氣。
這幾日先帝之事在朝上吵得不可開,有人認為先帝決不能有污點,更不能任由平頭百姓造謠污蔑,要大興文字獄殺儆猴。有人則認為民怨不可小覷,不若做個樣子走走過場,給百姓一個“真相”。而還有些老臣,約知道些東西的,都三緘其口,不敢貿然開口。
朝上炒作了一鍋粥,但回回皇帝都只聽著,從不表態,反而人揣測不清圣意。
現在又忽然將他與史大夫召宮議事,越發人不著頭緒。
一盞茶畢,李蹤方才手里的東西看完,他將之折起來,扔進了炭盆里。王且這才發現,他看的似乎是一封信。
只是隔得遠,那薄薄的紙張很快在炭火中燃盡,并沒看清上頭的容。
李蹤倒是神釋然,拍了拍手,終于說起了正事:“這回召兩位卿宮,是為了外頭的流言。”
王且心中一驚,暗暗與使大夫換了個眼神,垂著頭沒敢接話。
李蹤似乎也不需要他們接話,自顧自地往下說:“這些日子朕也聽百吵夠了,外頭的罵聲也夠高了,此事總要想個辦法解決。”
“陛下……如何解決?”使大夫試探著問道。
“既然百姓想要真相,那查便是。查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總該都能滿意了。”李蹤笑著道。
“這……”萬萬沒想到李蹤會讓他們查,王且皺眉,委婉地勸道:“坊間流言不過是有人暗中煽風點火,若當真往下查,恐怕會有人趁機造謠生事。先帝名譽事關國本……”
說到底還是先帝手上不干凈,真要往下查,就是弒兄奪位的皇室丑聞,誰也沒那個膽子敢翻先帝的舊賬。
先帝得位不正,那皇帝屁底下這把龍椅,豈不是也名不正言不順?
然而李蹤召他們來,卻不是為了與他們商量,他神冷淡了些,將兩卷寫好的手諭扔給他們:“讓你們查就查,用不著瞻前顧后。這是賜你們的免死金牌,只要持著這道手令,后頭無論查出什麼,朕都不會治你們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