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宵之後進了勸善坊,又找到了旅舍,因而這一夜杜士儀自然便把王維留了下來。前次因爲他宿醉之後的第二天就趕去永裡崔家赴宴,曲譜也沒來得及留給王維,如今兩人秉燭夜談之際,話題須臾就從正事漸漸轉到了那些風花雪月的風雅事。王維興之所至,又喚店家送了酒來,隨即討來杜士儀的琵琶,竟是把他上次在畢國公竇宅彈過的那一首曲子又奏了一遍,除卻幾無傷大雅的小錯之外,餘下的不差毫分,杜士儀自然不歎爲觀止。
到底是天才,和尋常人一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即便如此,他仍是當場寫了曲譜相送,繼而又在王維的磨泡下,不得已又用裴寧所教的裴家琵琶指法彈了幾首其他的曲子,順便又欣賞了王維的兩首新詩,話題更是從風花雪月談到了山河地理,印象之中彷彿還因爲什麼林胡之類的東西爭得面紅耳赤。待到兩人疲力竭睡了過去,已經是下半夜的事了。這一覺杜士儀睡得昏昏沉沉,恍惚間依稀覺得有人使勁推搡自己,他纔有些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睛。
“郎君,郎君。”
看清那張圓圓的黑臉,杜士儀一下子驚醒了過來。認出是田陌的他使勁了額頭,這才發現另一邊的地席上,昨夜來時風度翩翩的王維正四仰八叉地躺在那裡,還能聽到一陣陣均勻的鼾聲。想到昨夜和這傢伙秉燭夜談,後來興之所至,又讓店家送來了些酒,到最後還爭了起來,他忍不住又晃了晃腦袋,這才支撐著坐起來。
“怎麼是你?十三娘和竹影呢?”
“娘子說,郎君起行在即,想去坊中佛寺上香祈福,帶著竹影和店主家娘子一塊隨著去了,留我下來是怕郎君醒來沒人伺候。”
說到這裡,田陌頓了一頓,見杜士儀點點頭便要起,他連忙上前去幫著把早起竹影預備好的乾淨衫捧了出來,服侍杜士儀穿。然而,跟著杜家兄妹,這種隨伺候的事他幾乎沒做過,這會兒笨手笨腳不提,捧著革帶更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直到杜士儀啞然失笑地從他手裡把東西拿了過來,他方纔忍不住一拍腦袋:“對了,險些都忘了。是因爲外頭有人急急忙忙來找郎君,我才進來的。就是那個吳九。”
聽說吳九來了,杜士儀想起自己前幾日吩咐其去做的事,當即點了點頭,三下五除二繫好了革帶,又吩咐田陌把人帶到院子裡來。出門之前,他看了一眼那邊廂睡得正香的王維上還蓋著一牀厚厚的被子,想到自己醒來時上也蓋著被子,知道必是杜十三娘或是竹影曾經進來查看過,否則昨晚上他們醉倒之後,本不會記得這些。若非室燒了炭盆,又喝了那麼多酒暖,早就凍出了病來!
再次相見,吳九的臉上更多了幾分恭敬。盧鴻授送還嵩山的事,東都上下都已經傳遍了,而杜士儀那一日在畢國公竇宅亦是大大揚名。倘若說他從前對於賣還有些被無奈的覺,可杜士儀讓出大利,又從不對他頤指氣使,他方纔打定主意不回頭時。可這些都比不上此次到東都的觀,他那些得失之心幾乎都煙消雲散了。此時此刻,他行過禮後,便一五一十地說起了自己跟著那端溪石工打探到的消息。
“廣東端溪產好石,石工雕琢石硯,在嶺南之地,一方往往可得萬錢,因而宋相國此前從廣東都督任上回朝拜相,這個端溪石工楊綜萬想一揚端石之名,便設法跟著到了長安,後來又輾轉到了東都。他想著這石硯在嶺南尚且一方值萬錢,到了兩京,以稀爲貴,總能賣個更好的好價錢,誰知道兩京之中更流行陶硯和瓷硯,再加上對於如今流行的墨丸和墨螺來說,用於石硯總覺得不趁手。而他想求宋相國爲之譽,宋相國何等清正之人,哪裡肯答應。如今他只得了那一點錢,連回鄉路費都不夠,如今極其困窘。”
聽到這裡,杜士儀頓時沉了起來。思來想去,他便開口說道:“你再去一趟,請人前來見我。”
吳九沒想到杜士儀立時便要見人,不爲之一愣。知道杜士儀那不容置疑的脾氣,他不敢多問,答應一聲便立刻去了。等看著他離去,杜士儀方纔轉回到了屋子裡,輕手輕腳找出了筆墨紙硯,又研開了墨,最後才持了紙卷在手,仔仔細細回憶著自己從前抄過的那本《墨經》,老半晌方纔筆在紙捲上寫了起來,起初極慢,漸漸的,他的筆下便迅疾了起來,到最後將一蹴而就的那十數張紙平攤在高幾上一一晾乾,他正著手腕,就只聽後傳來了一個聲音:“這是什麼?”
杜士儀剛剛專心致志地回憶默寫,早已忘了屋子裡還有個呼呼大睡的人,更沒注意到那鼾聲什麼時候消失。回頭瞧見是王維站在後低頭看著那一張張紙箋,面上流出若有所思的表,他便笑著說道:“這是從前家中藏書上所說的制墨之法,今天我一時興起,便抄了出來,打算得空試一試。”
“哦?”王維饒有興致地拿起那一張張紙箋,一目十行一一掃過,尤其是其中一張圖紙,最後便挲著下道,“如此制墨之法,興許真的能造出好墨來。說不得今後在杜郎書之外,還得多出杜郎墨。”
“王兄就不要拿我開玩笑了。”杜士儀隨手奪回那幾張紙,這才笑著說道,“其實要的不在於制墨,而在於這墨窯,當然,還有就是墨的形狀。如今市面上最多的便是墨丸墨螺,我想制的,卻是和不貢墨一般方方正正的墨錠。只希到時候製之後,能真的如這書上所言,堅如玉。當然,是紙上談兵恐怕不行,王兄可認識坊間墨工否?”
“在東都倒是有一二識的墨工。可要真是墨錠那般堅,只能在石硯方纔能夠研墨。否則若換了陶硯瓷硯,恐怕不出數年便要破損不堪使用了。”
“正是石硯!”
杜士儀看似沒有賣關子,但王維的好奇心卻著實被他勾了起來。他可不相信杜士儀真會一時興起,索徑直在他對面盤膝坐下。得知杜士儀命人去請了一個端溪石工來,他不攢眉沉思了起來,好一會兒方纔有些不確定地問道:“記得自我朝初年開始,方纔漸行石硯,從前兩漢魏晉隋時都不常見。端溪遠在廣東,路途遙遠,怎會有端溪石工到東都來?”
“這我就不知道了。只是之前在南市那座專賣文房四寶的雅齋見過一面,一時留心了一二。”
也不知道是那楊綜萬住得距離勸善坊不遠,還是因爲杜十三娘和竹影在佛寺耽擱了,總之那主婢二人尚未回來,吳九就已經將其請來了。他仍是和此前一樣一褐布裳,進屋時臉上有些張,兩隻手攥著面前的那個包袱,眼睛則有些警惕地盯著杜士儀和王維。直到認出杜士儀果然是那個在雅齋說自己的石硯只是未逢知音的年郎君,吳九並非誆騙自己,他方纔稍稍輕鬆了一些,卻是抱著包袱低頭行禮。
“見過二位郎君。”
“請坐。”杜士儀頷首微笑,見人有些侷促不安地跪坐了下來,他方纔笑問道,“上次南市一別,我一時好奇,所以讓從者去打探了你的住,今日更邀了你來。那一日在雅齋所見幾方石硯,石質頗爲不凡,看你這包袱,都帶來了?”
“是……不不,只帶了最好的一方。”楊綜萬先是點頭,隨即慌忙搖頭,待見杜士儀不以爲忤,他方纔小心翼翼解開了懷中包袱。王維饒有興致地探頭一看,就只見那一方石硯通素淨無瑕,之中彷彿泛著寶藍,瑩潔通,讓人一見便覺得非是凡品。而這約爲長方形的石硯除卻中央的硯池之外,便只有上方和有方雕琢著一棵蒼勁的青松,青松之上則雕琢著寥寥雲紋,乍一眼看去固然樸素,但再看下去,眼睛便彷彿被吸引住了一般。而這青松雲紋俱是循著石上紋路,彷彿並非以刀雕刻,竟渾然天。
“此彷彿並不在之前雅齋所售的石硯之中?”
“郎君說的沒錯,這是某從端溪採石琢硯那麼多年,所得的最好一方石硯,雕琢更是心,故而從來不曾示人。”說到這裡,楊綜萬便苦笑道,“我還以爲端石在嶺南之地賣得太賤,誰知道到了北地卻是無人問津。這麼久了,也只賣出去了區區一方……這一方石硯本是想敬獻給宋相國求一譽的,可宋相國爲人清正,某幾次求見無門,卻不甘心將其拿出去,如同尋常石硯那般賤賣。今次因爲郎君所言和氏璧,某方纔將其攜來,只希它能尋到知音。”
端溪石工採石無數,可依舊困厄窮苦,他拼著想試一試不靠那些商人,能否自己在兩京走出一條路來,如今看來是他想得太簡單了!
聞聽此言,剛剛引了人進來的吳九不撇了撇。話說得好聽,但這種言辭怎麼聽怎麼都像是要高價!
魏鸞是公府的掌上明珠,瑰姿艷逸,嬌麗動人。她的姨母是皇后,外祖家手握重兵,自幼尊榮顯赫千嬌萬寵,在京城里眾星捧月。直到父親入獄,她被賜婚給執掌玄鏡司的盛煜。 盛煜此人姿容峻整,氣度威秀,是皇親國戚都不敢招惹的權臣,等閑定奪生死,權力大得嚇人。只是心如鐵石,狠厲手腕令人敬懼。傳聞兩人早有過節,結怨頗深。 曾暗藏妒忌的貴女紛紛看戲,就等天之驕女跌入塵埃后遭受磋磨。沒有人知道,這樁婚事其實是盛煜求來的。更不會有人知道,往后他會捧著這位名滿京城的美人,權傾朝野,登臨帝位,一路將她送上皇后之位。明珠在冠,受萬人跪拜。
魏無晏是皇城裏最默默無聞的九皇子,懷揣祕密如履薄冰活了十七載,一心盼着早日出宮開府,不料一朝敵寇來襲,大魏皇帝命喪敵寇馬下,而她稀裏糊塗被百官推上皇位。 魏無晏:就...挺突然的。 後來,鎮北王陶臨淵勤王救駕,順理成章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 朝中百官紛紛感嘆:奸臣把持朝政,傀儡小皇帝命不久矣! 魏無晏:好巧,朕也是這麼想的。 慶宮宴上,蜀中王獻上的舞姬欲要行刺小皇帝,攝政王眸色冰冷,拔劍出鞘,斬絕色美人於劍下。 百官:朝中局勢不穩,攝政王還要留小皇帝一命穩定朝局。 狩獵場上,野獸突襲,眼見小皇帝即將命喪獸口,攝政王展臂拉弓,一箭擊殺野獸。 百官:前線戰事不明,攝政王還要留小皇帝一命穩定軍心。 瓊林宴上,小皇帝失足落水,攝政王毫不遲疑躍入宮湖,撈起奄奄一息的小皇帝,在衆人的注視下俯身以口渡氣。 百官:誰來解釋一下? 是夜,攝政王擁着軟弱無骨的小皇帝,修長手指滑過女子白皙玉頸,伶仃鎖骨,聲音暗啞:“陛下今日一直盯着新科狀元不眨眼,可是微臣近日服侍不周?” 魏無晏:“.....” 女主小皇帝:本以爲攝政王覬覦她的龍位,沒想到佞臣無恥,居然要爬上她的龍榻! 男主攝政王:起初,不過是憐憫小皇帝身世可憐,將“他”當作一隻金絲雀養着逗趣兒,可從未踏出方寸之籠的鳥兒竟然一聲不吭飛走了。 那便親手將“他”抓回來。 嗯...只是他養的金絲雀怎麼變成了...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