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結果,不僅意味著邊軍的糧草得到了保證,也意味著一旦推廣開來,從此以後,大秦的百姓就可以吃飽肚子,不再饉之苦了。
“這奏報……”紀曉棠拿著帖子,擡頭問秦震。
紀曉棠也難得地有些激了。
“奏報已經送宮中,估計很快,大家就會都知道了。”秦震笑著道,“阿佑爲大秦又立下一件大功。”
“是的。”紀曉棠點頭,衆人也都點頭。
“小叔也是功在社稷。”秦震接著又說道,“這還不僅是小叔的功勞,曉棠也居功甚偉。”
“王爺爲此也花費了許多心。”紀曉棠說道,隨即就笑了,“王爺,我們這算不算是互相吹捧。”
屋子中衆人都笑了起來。
慈寧宮中
韓太后和隆慶帝都是滿面帶笑,隆慶帝甚至激地在大殿上走了兩個來回,直到力有些不支,又咳嗽了起來,這才重新在韓太后邊坐了下來。
“我沒有看錯人,阿佑果真是可造之材。從此以後,我大秦再無憂患了。”韓太后有些激地說道。
“母后說的沒錯,阿佑屯田有功,應該重賞。”隆慶帝接著說道。
祁佑年往鎮山關去領兵鎮守,他們已經幾次下旨褒獎,祁佑年的職,在武將中是極爲有的。
但是不論是韓太后,還是隆慶帝,在祁佑年的事上都是見的意見一致。
兩人商量了片刻,就決定,給祁佑年再次加,正一品的武職,祁佑年現在算是位極人臣了。
除了加,韓太后和隆慶帝還準備了許多的賞賜,派遣了欽差,即刻啓程送往鎮山關。
“若蠻人再啓戰事,咱們對阿佑可就賞無再賞了。”隆慶帝笑著對韓太后說道,“母后有沒有想過,爲威武侯府加爵。”
韓太后本來笑著,聽了隆慶帝的話,面上神卻是一變。
“母后……”隆慶帝立刻覺察到韓太后緒的變化,略微驚愕之後,就明白了過來。
大殿上幾個服侍的人都是韓太后心腹中的心腹。
“本來哀家是打算,阿佑做了長寧的駙馬,等他平定了北蠻,就將威武侯府改爲北靖國共府……”
韓太后不僅早就想過要爲祁佑年加爵,甚至連封號都想好了,卻有一個前提:祁佑年尚了長寧公主。
可是如今,祁佑年雖然尚未婚配,但是長寧卻已經和親去了北蠻。
這正是在這大喜的時刻,韓太后會突然變臉的原因。
想到了長寧。
此刻正在那蠻荒之地苦的親生兒。
“母后……”想到了長寧,隆慶帝不得不安韓太后,“母后不是一直託了阿佑,阿佑也說,長寧在北蠻那邊過的很不錯。”
韓太后雖然狠心地讓長寧去和親,卻始終記掛長寧,就私下使人致意祁佑年,讓祁佑年注意探聽長寧在北蠻的況。
祁佑年每次送回奏報,都會附上一些長寧的況,但也僅止於長寧平安,更多的,就是祁佑年也無法探聽到了。
自從議和,北蠻大軍就撤了回去,北蠻的王庭又在北方大漠深,道路艱難,壁壘重重,消息難通。
“如果……”韓太后的目投向遠的一片影,“如果這番糧能早一點兒送進大秦,如果屯田能夠早上哪怕是一年,長寧也就不用……”
可世界上的事,哪裡又有什麼如果。現在的形,已經是衆人努力得到的最好的結果了,原本他們是沒有指的。
隆慶帝只能嘆息,希韓太后能夠想開一些。
“哀家想,今秋接回長寧。”韓太后語出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