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耽美BL 九千歲[重生] 第70章 第 70 章

《九千歲[重生]》 第70章 第 70 章

 第 70 章

 如今滿宮里都在傳, 薛恕起得快,但落得也快。怒了陛下之后,被賜給了太子殿下。

 這宮里還有誰不知道太子殿下不喜薛恕?

 就薛恕到了慈慶宮的這些日子, 正經事沒做幾件, 整日里就在給太子殿下端茶送水,做些雜事。昨日里還有人瞧見他給太子殿下打了洗腳水。

 從前也是在前行走、呼風喚雨的管事太監,如今在慈慶宮里,卻連最低等的小太監都不如。

 傳言甚囂塵上, 也難怪先前在薛恕手底下辦事的人心思浮

 薛恕早就料到會有這一遭:“不急, 那些不安分的不必理會,且看著就行。”

 這宮里頭最忌諱的就是背主另投, 這種朝三暮四之人, 都不必費他的手去料理,以后還有得是苦頭吃。

 “至于你與崔辭, 若有本事,便只管往上爬。咱家另有正事要做, 遲早也得你們頂上。”

 見他姿態從容,衛西河便知他心中必已有了打算。而且他與旁人不同,在天津衛時,他是見過太子殿下與薛恕相的,外面那些傳言,恐怕就只是傳言罷了。

 “臣曉得了。”

 衛西河行了一禮, 便轉離開。

 *

 殷承玉回了弘仁殿,便瞧見桌上放著的秋闈名單。

 秋闈已于九月放榜, 先前他惦記著謝蘊川亦于今年參加秋闈, 便人放榜后將中舉名單送一份來。

 他將名單展開,只去看頭一名, 果然見謝蘊川的名字在第一個——正是解元。

 看來先前孫家案并未影響到他備考,走向仍然與上一世相同。

 若不出意外,明年的春闈,謝蘊川還會一舉得中會元,又于殿試上被點做狀元。

 之后他順理了翰林院,任翰林院修撰觀政。后因為隆十九年冬的“通州驚變”表現出,僅兩年便結束“觀政”了禮部,任禮部右侍郎。后在禮部表現亦十分優異,升任兵部左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為首輔邵添的心腹。

Advertisement

 他是當時年紀最輕的閣臣,風頭無兩。朝中員都言邵添有意培養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但后來殷承玉回宮臨朝,幾經周折才查到謝蘊川與邵添有仇。他忍辱負重多年,甚至了邵添的得意門生,不過是為了更方便報仇。

 當年他費了不力氣,才打消謝蘊川的懷疑,與他聯手除掉了邵添這個大患。

 若不是邵添倒了,沒了最有力的支柱,文貴妃與殷承璋后來也不會昏招頻出,被他一舉覆滅。

 謝蘊川于他,是摯友,亦是良臣。

 想到他負的仇,殷承玉思索了片刻,還是決意派人暗中盯著些,這一世生出的變數已經太多,他不希謝蘊川了影響。

 他下意識想要讓人傳薛恕來,還未出聲便又打住了。

 上一世薛恕與謝蘊川便互相看不順眼,屢屢針鋒相對。若不是他在上頭著,這二人恐怕就是生死之敵。這一世二人相遇,難保不會再結下什麼仇怨。想到薛恕那極為強烈的嫉妒心,殷承玉頭疼地眉心,最后讓人傳了趙霖過來。

 ……

 薛恕中途被禮部的員耽擱了片刻,行至弘仁殿前時,正巧與往外走的趙霖撞上。

 趙霖不僅負責東宮防衛,手中還有一支暗中培養的探子。

 但自他把控了西廠之后,殷承玉尋常不會召趙霖,大部分事由他和西廠番役解決。每每用到趙霖時,必定是有什麼避著他的事

 薛恕目微閃,頓住腳步和趙霖打了個招呼:“趙統領這是做什麼去?可是殿下又有差事吩咐了?”

 趙霖與鄭多寶算是東宮里唯二知道薛恕是太子心腹的人。因此他對薛恕并未設防,點了點頭道:“正是。”

 “人手可夠?趙統領上回不是說手底下的探子不得用,想從西廠調幾個麼?”薛恕隨口閑聊道。

Advertisement

 “不過一個書生罷了,殺焉用牛刀?”趙霖樂呵呵道:“下回再去你那兒挑人。”

 說完朝薛恕抱了抱拳,便往外走了。

 薛恕瞧著他的背影,臉一點一點沉下。

 書生?

 先前他尚未憶起前世時,尚且不明白殿下為何會忽然關心孫家案牽連的幾個書生。

 眼下什麼都想起來了,自然知道這都是為了謝蘊川!

 又是謝蘊川!

 上一世在他與殿下之間攪合還不夠,這一世竟然也魂不散。

 薛恕眼中蘊著戾氣,想到先前錯失的機會,心中越發郁郁。但凡他早些想起來,當時便能在詔獄里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人料理了,如何還會殿下再見到這心黑的老狐貍?!

 他在門外站了片刻,強下心里的怒火與嫉妒,方才往弘仁殿里走。

 殷承玉坐在書案后,正在批閱文書。聽見靜抬眸看他一眼,虛指點了點硯臺:“來得正好,過來替孤磨墨。”

 薛恕抿起,走到他邊,執起墨錠在硯臺上打圈。

 他作極輕,沒有帶出半分緒。唯有一雙郁的眼,借著眼睫的遮擋,沉沉瞧著殷承玉。

 故人舊事,又勾起了他深藏心底的暴戾。

 只是如今這個時候,他甚至沒有立場質問一句,只能暗暗憋著氣,將那墨錠當做謝蘊川,一點點磨了。

 殷承玉并未察覺邊的暗涌,將禮部送過來的折子攤開,示意他看:“方才禮部送來了丹犀冬狩的章程,日子定在了十一月二十。屆時瓦剌與韃靼都會派遣使者參與冬狩。”

 古之帝王,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四時出郊,以示武于天下。

 大燕自建國以來便有冬狩之傳統。

 丹犀冬狩每三年舉辦一回,地點在北平府的丹犀圍場。屆時瓦剌和韃靼等周邊部落都會派遣使者前來參與這場盛事。而大燕則會派出最為銳的軍隊,在丹犀圍場上演一場軍演。

Advertisement

 既為銳士兵,也為以武力震懾鄰邦,彰顯大國之威。

 上一世這個時間,殷承玉正被幽皇陵,自然未曾參與丹犀冬狩。但他卻知道上一世的丹犀冬狩結果并不太好——大燕建國以后,一直沿用□□重文抑武之策,以至于良將難求。而勛貴們更是養尊優,早已失了先祖的。更不用說軍久未應敵,風氣憊懶。

 諸多因素累加,以至于隆十八年的丹犀冬狩,不僅未能如愿震懾諸國,反而大失面。

 作為東道主的大燕,在丹犀冬狩上不僅未曾得到圍獵的頭名,隆帝甚至還在追捕一頭吊睛白額虎時,差點喪生虎口之下。當時正值圍獵中途,所有軍出救駕,連韃靼和瓦剌使者都聽說了此事。

 后頭圍獵結束,清算戰績時,韃靼與瓦剌包攬了一二名,而大燕只落得個第三。

 這一年的丹犀冬狩草草收場,隆了驚又丟了面子,早早回了京中,并不許任何人再提丹犀冬狩之事。

 但韃靼與瓦剌卻由此窺見了大燕的衰弱之像,隆二十年的冬天,韃靼大敗瓦剌,之后興兵南下直至通州。沿途侵擾地方十衛三十八州,殺掠人口二十余萬,掠取牛馬雜畜二百余萬頭,金銀財寶無算,焚毀民居八萬戶,導致荒蕪田地數十萬傾。[1]

 是為“通州驚變”。

 當時大燕國庫空虛,又因疙瘩瘟蔓延肆,百姓闔戶死絕,而軍隊亦因此軍力大減。以至于韃靼率兵打到通州之時,京師兵力加起來竟只有六七萬老弱病殘。本無力抵擋韃靼鐵騎,只能任其劫掠。

 后來殷承玉翻閱“通州驚變”的記載,上書“韃靼大掠村落居民,焚燒廬舍,大火日夜不絕”,“掠男羸畜,金帛財,既滿志,捆載去”。[2]

Advertisement

 大燕幅員遼闊,邊境連年不斷。但如“通州驚變”這般毫無還手之力的慘敗,卻是前所未有。

 上一世殷承玉登基之后,最大的野便是有朝一日,能踏平北方諸部,一雪前恥。

 只可惜上一世耽誤了五年,等他登基之時,大燕早已千瘡百孔。他夙興夜寐三年,亦不過是補上了大些的窟窿,讓百姓日子安定太平一些罷了。北方諸部雖然未敢再大舉進犯,但侵擾仍然未曾斷絕。

 揮軍北上到最后亦只是未曾付諸于口的宏愿。

 殷承玉瞧著折子上提到的韃靼使者“阿哈魯”,眼神一點點沉下去——上一世帶兵進犯大燕的,正是阿哈魯。

 “大燕缺良將,此次丹犀冬狩,孤想讓賀山與應紅雪參加。”

 應紅雪擅謀,賀山勇猛,都是不可多得的良將。

 有上一世的前車之鑒,即便無人知曉,這一次的丹犀冬狩,殷承玉也必定要洗刷恥辱,同時震懾韃靼,令其不敢再輕易出兵。

 薛恕對此倒無意見,只道:“姐姐與姐夫應當不會拒絕。”

 殷承玉也是如此想,他提筆劃掉了兩個勛貴子弟的名字,將賀山與應紅雪的名字加了上去。

 *

 十一月十五,一切安排妥當,隆帝率眾臣前往丹犀行宮。

 丹犀行宮建在北平府東北部,背面就是丹犀圍場。

 冗長的冬狩隊伍在行了三日之后,便抵達行宮。隆帝借口鍛煉太子,此次冬狩布置半點未曾手,一應事宜皆是殷承玉與禮部兵部等協商定下。

 如今到了行宮,隆帝與一眾妃嬪已在行宮中休憩游玩,就連員以及家眷都已經休息,準備迎接兩日后的冬狩。只有殷承玉不得歇息,既要盯著行宮布防,又要督促練事宜,還時不時要應對各部員遞上來的突發問題。

 等終于能歇下來口氣時,已經是冬狩開始的前一晚。

 殷承玉自書房出來,往寢殿去歇息,眉眼間是掩藏不住的疲憊。

 薛恕跟在他側,見狀道:“聽聞行宮的溫泉養人解乏,殿下可要去試試?”

 殷承玉腳步微頓,被他說得心起來,并未太猶豫,便往溫泉池的方向走去,他側臉看了薛恕一眼,道:“你去將孤的裳拿來,就拿放在最底下的那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