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
他運轉龍形真氣,朝著一擊拳過去,剎那間山壁之上,碎石四濺,產生巨大的炸力。
一個兩丈深,半徑四五丈寬的缺口出現。
這就是顧錦年現在的實力。
如,尋常刀槍不,擁有強大的生命力,浸泡在水中十天十夜都不會死,站在火焰當中,也不會傷到一塊,最多就是把頭髮燒沒。
「武者七境,境是熬煉,屬於滋潤養的階段。」
「寶境,則是凝聚真氣,筋骨蛻變,尋常刀槍無法重傷,刺皮中,筋骨如鐵,保護好五臟六腑,不至於死亡。」
「而第三境為人龍境,兇猛無匹,五臟六腑都會蛻變,從百丈山崖掉下去,都不會傷及臟。」
「拳有萬斤,可舉九鼎,戰場之上,如同人龍,大殺四方。」
「我現在雖是第二境,可我的實力,不弱於人龍境武者。」
「倘若寶境圓滿,可只手鎮人龍強者。」
「同境無敵,越境斬敵,這就是至尊嗎?當真是強啊?」
顧錦年悟著自己目前的實力。
儒道方面,他沒有太大的擔心。
武道是他最關心的事。
之前溺水之事,顧錦年沒有忘記,尋常溺水,倒也無妨,現在蛛馬跡都表明,自己溺水應當是中毒,或者是有人暗中出手。
導致自己溺水亡。
雖然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可倘若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就好比現在,那麼一定不會發生這種的事。
再者,自己不可能一輩子茍在大夏京都,總要出去走一走。
有一定的實力,可以解決太多的麻煩。
顧錦年沒有太大的想法,抵達武道第四境,神通境后,自己就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畢竟修鍊盤武至尊功,自己抵達神通境,意味著可以與武王強者一戰。
這天下,武王強者不多。
自己爺爺鎮國公就是武王強者,還有永盛大帝。
至於第六境,武皇境,普天之下之又,可列為絕世高手,這種絕世高手,也不敢貿然出手。
所以,抵達神通境,擁有極大的自保能力。
拖也能拖到救兵來。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抵達武王境再出去那自然更好,只不過有些困難罷了。
「明日修書一封,讓老爺子給我送點丹藥來。」
「再找李遂哥一趟,他估計也能弄來不丹藥。」
「還有王富貴,他家裡有錢,應該也能弄到。」
「對了,還有老舅,江寧郡之事,還沒給我賞賜,六枚王珠太小氣了,得要點好東西來。」
顧錦年心中自語道。
別人修行武道,靠的是時間,資質,外加上大量的滋補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去提升。
自己修行武道,只需要嗑藥就行,而且還沒有任何副作用。
在這種況下,肯定要藉助外力啊。
不然豈不是白廢了自己這個大夏第一權貴的份。
有了主意后。
顧錦年繼續在山壁上攀爬,這種一躍而飛的覺很爽。
一跳就是十丈,而且本不怕傷,哪怕一個沒抓穩掉下去來,一點事都沒有。
純純的暴力學啊。
宣洩了一會後。
顧錦年也悄然回到住,找了一套服,去山裡的泉水中洗個澡。
此時。
月如牙。
顧錦年浸泡在清泉當中,也在思索一些其他事。
儒道方面,自己現在是第二境圓滿,也有雄厚的才氣。
想要踏第三境,不是什麼難事。
不過隨著江寧郡之事結束后,顧錦年冷靜下來了一會,認真讀書,沉下了心思。
沒有沉浸在民心所向的快當中。
儒道第三境。
為知聖立言,這是讀書人自稱的,外人稱之為立言進士,這樣好劃分一些。
而知聖立言,便是知曉聖人意思,立下自己的誓言。
讀書是為了什麼?
這個回答,不是上課老師問你一句,你回答一句為天下百姓讀書。
然後異象連連。
而是要氣神圓滿,以心印道,被天地認可,你才算是知聖立言。
換句話來說,你的回答,必須要是從心,遵自己心,並且要被天地檢驗,若不從心,假大空的話隨便你說,能晉陞算我輸。
自然而然,顧錦年現在也在思索一個問題。
自己讀書是為了什麼?
江寧郡洪災之前,顧錦年保證回答,為了當,穩固顧家地位。
可江寧郡洪災之後,顧錦年其實有一些悟,但這些悟,並不能讓自己說出什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種話。
橫渠四句,絕對是神句,真要說出去,肯定能引來異象。
但這不從心。
顧錦年完全沒有這個覺悟啊,口號喊兩句沒問題,真要立下這種誓言,就得去做,而且意志很強,得到天地認可。
為生民立命,顧錦年還可以說上一句,見不得人人間疾苦,這是新青年的正常三觀。
但其餘這幾句話,顧錦年說不上來。
沒那個臉。
所以需要好好的去想,自己問心,想清楚自己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或者是說想要為了什麼。
這個問題,困擾著顧錦年。
「不能繼續深想。」
「否則就是鑽牛角尖。」
「需要悟,經歷諸多事,才有心得有覺悟。」
顧錦年心中暗道。
儒道一脈,不同於其他幾脈,靠修行就能提升,從養氣之後,就必須要從心,每一個境界都是一個考驗。
而每一個境界,都會得到巨大的質變。
與眾不同。
想到這裡,顧錦年從一旁拿出半聖古扎。
泡在清泉中,顧錦年觀看著古扎,月微弱,可對如今已抵達寶境的顧錦年,並不會有任何影響。
寶境,所有機能都得到了蛻變,可以夜視。
古紮上的容,瞬間吸引著顧錦年。
待閱讀完三本古扎后,已經過了一個時辰。
顧錦年渾然不覺。
「不愧是半聖古扎啊,果然非同凡響。」
將古扎收好,顧錦年起,運轉真氣,蒸發自己上的水珠,而後穿上錦袍。
找了一地方靜坐悟道。
這三本古扎,都是半聖華,顧錦年從中得到許多悟,只不過大多數有些玄奧,與天地有關,與自然有關。
將自然之道,映到世俗當中,周而復始,國運之說,為人之道。
其中有幾篇容,更是讓顧錦年不得不讚歎萬分。
有一篇容,為龍說。
這位半聖將讀書人比喻龍,讀書時在胚胎當中長,待到明悟道理后,便會破殼而出。
然而還需要潛伏在大淵之中,逐漸長,讀更多的書,明白更多的道理,直至徹底長,待到關鍵時刻,一飛衝天。
潛龍在淵。
飛龍在天。
這其中的道理,顧錦年一時半會難以吸收,需要慢慢去理解,益終生。
「君子如龍。」
顧錦年心有悟。
還有一篇更是開拓顧錦年的眼界。
這位半聖認為,讀書人是通過讀書,明白自然之道,明白天地之法,從而得到天地認可,賜予才氣。
擁有才氣后,便可突破境界。
而天地之間的才氣,其實是固定的,他舉了例子,倘若當世有聖人出現,會發現除了聖人門徒之外,就鮮有大儒。
最明顯的便是第一為聖人,李聖。
李聖聖后,有七十二門徒,這七十二人之中也不過只有十位大儒。
但也只是大儒。
天下其餘的大儒加起來,連五位都沒有,正是因為如此,李聖能有如此威的原因。
營造了一種錯覺。
可實際上,這就證明,才氣是固定的,一位聖人誕生,幾乎將所有才氣全部吸收完了。
如此,大儒就。
所以四代聖人,其實晚年都很慚愧,認為自己獲得了天下才氣,斷絕無數讀書人晉陞希。
而且聖人晚年都很凄慘,早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寥寥大世,孤獨一人。
這位半聖認為,這是遭天地之罰,因為斷絕天下讀書人的路,不為君子也。
要付出代價。
而且還拿出佐證,古今往來,有幾位半聖,其實明明有能力突破聖人,但他們沒有選擇聖。
當然這些都是個人猜測。
顧錦年也是半信半疑,因為有幾個關鍵點說的很不錯。
無聖之時,儒道昌盛,不說大儒滿地走,但絕對不。
就好比大夏書院,也有二十多位大儒。
整個大夏王朝,大儒差不多一百位是有了。
扶羅王朝也有五六十位。
大金王朝更多,有一百多位大儒。
但書中的意思是說,因為沒有聖人,才氣太多,所以為大儒就要簡單不。
但當大儒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以後。
想要為大儒,就很難了,需要付出之前大儒數倍的努力。
有一點可以作證,古時百家爭鳴,出現新的大儒時,反而威極高,因為他們所做的事,都可名流千古。
而當大儒一批批死去后,儒的標準又變化了。
這當中涉及天地變化。
有氣運之說。
顧錦年對這個非常認同。
自己穿越之前,對儒道十分好奇,研究過一些大儒,發現為大儒的標準很古怪。
需立言,立德,著書,傳道,才可為大儒。
立言還好說,這個立德就有問題了。
覺這一環被淡化了,因為基本上現在出現大儒,著書傳道有,可立德方面沒有太大講究。
像蘇文景這種,顧錦年認可。
可其他大儒,只能說有品行,讀書好,可按照古籍要求,絕不可能為大儒。
「無立德者,視偽儒,氣運而。」
「立德者,為正儒,可有浩然正氣。」
回憶聖人手札所言,顧錦年心中大致有了判斷。
大儒分正偽,正者有浩然正氣,偽者無浩然正氣,或者只有那麼一點。
這就可以詮釋當代大儒了。
「看來,無論如何,我還是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往上走。」
「儒道一脈,不可省事,否則落了個偽儒,天地不認,別說聖了,半聖都別想。」
顧錦年心中暗道。
這三本手札對自己影響很大,半聖所著,就是與眾不同啊。
也就在此時。
天雖依舊昏暗,但再過半個時辰左右,估計就要亮了。
從頓悟中醒來,顧錦年沒有啰嗦。
朝著往聖堂走去。
寅時一刻。
往聖堂。
不同窗已經聚集了。
而且還有其他學堂的人。
都聽聞許涯等人要教大家修仙,不人也是蠻興趣,過來聽一聽。
仙道之說。
的確令人嚮往。
畢竟誰不想劍飛行,翱翔天地之間?
再說了,多門手藝多條出路,以後萬一讀書真沒出息,靠點這個本事,倒也能有點出路啊。
往聖堂,許涯等人早就到了。
仙門弟子最大特徵就是不用睡覺。
這一點,也屬實令人羨慕。
「世子殿下。」
「見過世子殿下。」
「我等參見世子殿下。」
而隨著顧錦年的到來,一時之間,不人紛紛作禮喊了一聲。
如今大夏書院,顧錦年的份地位,算是最高的了,與顧家無關,而是因為之前顧錦年為民冤,折服眾人。
「諸位客氣了。」
顧錦年面溫和,回之以禮。
而後走往聖堂,落座下來。
隨著顧錦年落座。
「顧兄,你去哪裡了?」
王富貴的聲音響起。
「去散散心了。」
顧錦年隨意回答。
他修鍊盤武至尊功,可斂氣,常人無法察覺,即便是蘇懷玉以及徐長歌他們也察覺不出自己的變化。
這就是至尊的強大。
「哦。」
「顧兄,說實話,你怕不怕啊?」
王富貴點了點頭,隨後問了一句。
「怕什麼?」
顧錦年有些好奇。
「修仙啊。」
「別人不知道,我心裡清楚,修仙講究的是靈,有靈的,修起來就簡單多了,沒靈的修行起來,不但緩慢,而且如有針扎,弄不好會出事。」
王富貴開口,有些慌張。
「這有什麼,不行就不修唄,又沒有要求。」
顧錦年不以為然。
本大家都是好玩,試一試。
何必在乎這個?
也就在此時,不等王富貴繼續開口。
趙思青的影出現了。
「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