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軍事歷史 梟臣 第6章 息議

《梟臣》 第6章 息議

三月二十日,林續文、劉師度就將鹽斤加價減款折與減一丁役稅折呈上去,依制要經政事堂合議通呈督政的太后批閱。

鹽斤加價驟減九,再減免一丁役稅,兩者加起來,戶部的歲很可能會銳減兩百萬兩以上,這一非同小可。

固然有人抱著看淮東好戲的心態,有意縱容,但有員極力反對——在程餘謙、餘心源、沈戎、元歸政等人保持沉默之時,左承幕竭力反對這兩摺子。

左承幕居次相,僅在程餘謙之下,他竭力反對,太后也只能在崇文殿召集四品以上大臣合議此事。

“歲以養兵,兵以守疆國;減鹽利、丁稅,使民衆得一時之利,然而兵不養、疆國不守,致敵侵土,民衆顛沛流離,實因小利而大害,”左承幕也不坐在賜座之上,站在堂前慨慷陳辭,“兩政若出,實大害於社稷……”

林續文心裡在拼命的點頭,這時候卻又不得不站出來反駁左承幕,言道:“常人之謂:江南諸府,自古富庶,乃魚米之鄉。然而,從東海寇勢以來,屢侵凌,前害未靖,浙郡又陷,流難遍土;至江寧定鼎以來,民生未得休養,而又屢屢加徵,民不堪負,從去歲到今春,多出——今春諸府縣遞解到戶部的減賦文函,多如雪片。倘若惹出民,勢如當年之淮泗,不等外敵侵來,當前勉強維持的形勢也將土崩瓦解……”

不僅僅民不堪負,而催繳賦稅的力,都是在地方府縣,加徵歷來都是給地方抵制,而減賦又向來給地方歡迎。

當世的員多因讀儒書而得功名進仕途,真正知財政的員很是罕見,滿朝文武,還真沒有幾個人對中樞歲歲支說個大概來。

Advertisement

戶部要減民負,在普通人看來,自然是大好事,不說張晏這些有意看淮東好戲的人,那些不名所以的員,也紛紛上書擁護減負、“爲民請命”。

雖說這次只是召集四品以上的員進行廷議,也是擁護者多,反對者小,左承幕的聲音就變得極微——林縛手按儀刀,得賜座與首輔程餘謙坐在皇上跟太后的下首,安靜的看著朝堂之上衆臣議論。

永興帝雖然還坐在龍椅之上,但臉浮白,權柄給奪的滋味並不好,返回江寧後隔三岔五的病一場,沉溺酒之中,別人懷疑他的子,熬不過多年頭。當下已有員在底下議論立儲之事。

這種種事,林縛都看在眼裡,但不

左承幕的聲音自然是微弱,廷議也難改結果,當下議定兩折擇日擬旨頒行天下。

廷議後,林縛就打算直接坐車回去,左承幕從崇文宮裡追出來:“崇國公、崇國公……”

林縛掀起車簾,看見左承幕與張玉伯一前一後從宮裡追出來,笑問道:“左相匆匆追來,有何事相教?”

“崇國公,得一時之民未長久之策啊,還崇國公以大局爲念,撤去這兩道摺子!”左承幕說道。他也直接,曉得戶部的這兩道摺子背後是林縛直接拿的主意,要想挽回,只能說林縛才行。

張玉伯言又止,他倒不是有心跟左承幕一起追來的;林縛問他:“玉伯以爲呢?”

“江寧、池州、徽州要得休養,三年難輸賦稅給戶部,”張玉伯說道,“減民負也是當務之急,只是戶部歲一下子要減去這麼多,維持就難了;萬一有個天災人禍,就到……”

林縛擡天宮牆的崇文殿飛檐,才側過臉來與左承幕說道:“別人不得看著本院將事搞砸,左相一力阻之,就不怕滋惹仇怨?”

Advertisement

左承幕愣怔在那裡,一時間也揣林縛的城府,勉強苦笑道:“爲社稷計,哪敢惜?”

“事已至此,本院也難免回,要是真有什麼後憾,再去想辦法補救吧!”林縛看著其他員也陸續出宮來,無意跟左承幕在殿前說太多的話,即告辭離去。

左承幕滿臉失,站在殿前,看著林縛坐車而去。

林縛坐進車裡,周普披甲騎馬護著車乘而行,隔著車窗與林縛說道:“這左老頭倒是不壞。”

林縛笑了笑,說道:“左承幕倒能持中而論,在朝中也素來不討好哪邊,但這時還不會跟我們走一條道……”

*************

鹽斤加價減折與減一丁役稅折在三月底就正式行旨詔告天下。

因走私鹽給捉住現行的五家鹽商,給緝拿下獄不說,其在各府縣的鹽行、鹽棧,也由鹽鐵司直接派遣鹽分赴各地接管,轉爲營。

鹽斤加價款減至二十錢,從鹽戶手裡收鹽價十錢不改,各府縣鹽售價,據路途遙近,以五十錢到七十錢分若干等進行限價。

鹽事私並舉,鹽鐵司鹽斤加價款爲鹽稅,併爲戶部歲;地方營鹽棧、鹽行,收則歸府縣。

營鹽行的收歸給府縣,一是要進一步減輕地方稅賦負擔,使地方府縣將緝查私鹽之事重視起來,另一方面就是要將這次派往各府縣的百餘鹽能借此融地方——這百餘鹽都是從淮安、海陵兩府取的吏員。

眼下不能直接對江南七府什麼大手腳,借跟地方利益沒有什麼衝突的鹽事,將人手先按排下去,也是曲線救國的一種手段。

鹽事之爭,前前後後折騰了近兩個月,當將鹽價減到七十錢以下,民間的沸怨很快就徹底平息,連同丁稅減免,地方府縣反饋上來都是讚譽之言,清查鹽事最大的阻力也就隨之消除。

Advertisement

四月上旬,對左護鹽校尉文敬的審訊以及對其家查抄也有了初步的結果。

文敬承襲父職,父子兩代居左護鹽校尉前後長達二十二年,護蔽私鹽與鹽商私分巨利,家資積累鉅萬。督辦此案的檢討史唐恩叔累計在維揚府查抄氏宅院十九、藏銀三十二萬餘兩,在興化、海陵、維揚等地抄沒糧田一千二百餘頃,在淮南鹽場所轄區域,還抄沒私墾糧田八百餘頃。

文敬案給定在鐵案難翻,維揚的員或多或鹽商的恩怨,但江寧的員、士紳則完全不一樣。

在永興帝登基之前,江寧六部除了數手握實權,大多數人都是坐冷板凳的守陵,手頭沒有什麼油水可撈,日子過得極爲清苦。永興帝在江寧登基之後,江寧六部諸寺監才掌握實權,但戰事仍頻,財力吃,想撈也無從撈起,以致從居巢回江寧來,有許多員因爲戶部拖延不發俸祿而陷忍飢挨的窘境。

江寧城裡的士紳也最爲集中,但江寧城破之害,士紳損失最爲慘重——營軍、府軍大時,最先劫掠的就是城裡的士紳富戶。而後浙閩軍進城,控制江寧的時間雖短,但也是集中洗劫士紳聚居城區。

以致戰,江寧出現一種怪現象,就是糧價暴漲而地價猛跌。許多士紳豪富曉得城外更,但給洗劫後要維持一家人在城裡的生計,只能將地契拿出來賤賣。

說起貪污吏來,民衆恨之,但最恨貪污吏的,莫過於一大羣想貪但暫時還沒有貪上、又陷困境的士紳員——文敬的案子大水落石出之後,江寧城裡就一片喊殺之聲。

張晏難推失察之咎,上書請罪,請辭侍監。

Advertisement

樑太后、永興帝及程餘謙、餘心源等人,當然都不想張晏離去,最終以罰一年俸祿充國庫了事,也他們認識到,只要兵權給淮東拿在手裡,淮東想要做什麼事,他們或明或暗都難以阻擋。

由於涉及私鹽的鹽戶、鹽卒也是極多,爲穩定兩淮鹽場生產、運輸,治罪時也只能刻意的去放鬆,而不是追究底,將鹽事生產耽誤了。

文敬最終判斬刑,子弟十一人判流徙、家產抄沒,罪罰最爲嚴厲。

涉案的五家鹽商,有兩家在查私鹽時率私武激烈反抗,但也只有主犯及有命案在手的從犯給判斬刑,其他三家主犯都只判流刑,從犯都不追究其罪;除此之外,這五家分別以十萬兩銀到三十萬兩銀不等的罰沒,並沒有進行最嚴厲的查抄。

而在私期間沒有涉案的商卒鹽戶,不管之前是否有涉走私,一律赦免前罪。

文敬等案犯最終與王學善父子以及謝朝忠一起押赴刑場用刑。王學善爲前戶部尚書、謝朝忠之前的品階更高,定刑的程序要比文敬複雜,所以拖到現在。

王學善用刑,邢部、大理寺、都察院都派員監刑——林庭立監刑回來,到陳園與林縛說道:“王學善臨刑前,倒要我跟你說聲謝……”

“謝什麼,謝我沒有滅他的三族?”林縛一笑了之,側頭看向旁邊的孫敬軒,笑問道,“跑江湖的,是不是有‘禍不及妻兒’的說法?”

孫敬軒一怔,半晌沒搞明白林縛的話是什麼意思。

永興帝對王學善倒是恨之骨的,恨不得將其九族都押到刑場上凌遲而死。程餘謙等人將兵敗的責任,都推到王學善、謝朝忠的頭上,下手自然也不會——最初對王學善、謝朝忠等人的判罪是夷三代親族、抄沒家產、妻充爲營

還是在林縛的堅持下,王學善叛敵罪最終判王學善父子以斬刑,抄沒家產。王學善親族裡,除三名年庶子判流刑、徙往夷州外,其他十六歲以下的未年子弟均不治罪,由親族收養,也不牽累妻妾,比最初的罪罰要輕得多。

王學善只當林縛是對他王家手下留,卻不知道林縛本就做不出夷人三族、妻充爲營的行徑來。

除此之外,韓賓待出奢家藏於江寧的暗樁、間數十人,減罪也判流刑;陳如意倒是有骨氣,一個都沒有待,刑訊的人見如此貌,也手沒有太嚴厲的進行供,最終以絞刑。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