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寶雖然丟失古北口,但是后來又找到兄弟解珍,兩人合力一起奪回了城關,因此被免于懲罰。
滅金之戰中兄弟二人立功不小,都被封為鎮軍大將軍,通侍大夫。
兄弟二人在軍中繼續任職十幾年后告老還鄉,回到登州養老,兒孫滿堂,最后善終。
燕順也在立功之后回到登州,不過在一次教授徒弟馴馬的過程中被踢腦袋,幾天后病死。
另外功退回到登州的還有孫新、顧大嫂、鄒潤、鄒淵等人。
張邦昌在新皇帝登基十年后,一次到鄉下丈量土地時染病亡。
項充和李袞為中央軍的團牌兵教練,最后率領軍隊協助李彥仙鎮守西京,兩人都得善終。
陳遘一直坐到閣大臣的位置,并且為三朝元老,為朝堂的中流砥柱。
李興全在天爐戰法中立下赫赫戰功,不過他請求攝政王不要將他的事跡公開,因此他和李助差不多,都是默默無聞的那一批人。
不過他卻將皇家錦衛發揚大,這一組織為貪污吏人人懼怕的對象。
……
第一軍中央軍的林沖,呂方,郭盛,張伯,張仲熊幾人一直作為天子衛戍部隊保護著皇帝。
皇帝駕臨哪個京城,他們就移師哪個首城。
林沖,呂方和郭盛保護城池安全,張伯和張仲熊負責皇宮的安全。
林沖后來征討吐蕃時立下大功,呂方和郭盛二人為王朝培養下一代的新興將領付出畢生的心,而且三人的后代都比較出名,老一輩的將領逐漸凋零之后這些二代異軍突起,為中原王朝版圖的擴張立下汗馬功勞。
張伯在北京、南京、東京、西京和中京都做過留守,是攝政王最重要的托孤大臣。
花榮和秦明滅倭國之后雙雙回到濟州,與朱貴,曹正,朱富等人回到水泊梁山,過著悠然自得的居生活。
第二中央軍的張清,董平,瓊英等人一直駐守在國家的西邊邊陲,為中原王朝屯兵戍邊貢獻了一輩子。
后來董平的董芳,張清的兒子張節從登州軍校學之后也被主請纓鎮守邊疆,繼承父輩的優良傳統。
董芳和張清這對異姓兄弟還在消滅西遼的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
第二中央軍的孫安自從被王鐵調回東京城之后,一直兼任鎮守大皇宮和調教戰場孤的重任,是為王鐵的托孤大臣。
孫安同樣也是兒孫滿堂,無疾而終。
第三中央軍的李逵、鮑旭、焦一直都是皇家衛隊的人,皇帝到哪兒,他們都就守在哪里。
三人都比較圓滿,屬于無疾而終的那一批。
武松在參加滅倭大戰后,于六和寺出家。
多年后中原大地道教大行其道,佛教勢微,他曾經給帝國的第三代皇帝,也就王鐵的孫子王戰去過一封書信,請求他放寬一些對佛教的政策。
王戰秉承爺爺定下的規矩,并沒有理會武松的建議。
第四中央軍的岳飛,王貴,牛皋等人,包括新生代將領岳云、張顯等人,參加過滅吐蕃,滅西遼的戰役。
岳飛不僅得到攝政王,還得到帝國的第一代皇帝,第二代皇帝的重用,為統領第四、第十和第十一中央軍重要元帥。
手里常年握有十萬銳大軍和十五萬輔助兵,涵蓋馬軍、步軍、水軍和火兵四個兵種。
到了岳飛六十高齡的時候,他更是兼任兵部尚書,閣大臣,西京留守等多項重要職位。
面對帝國皇帝,王家三代的信任,岳飛不負重托,自始至終都保持著恭順謙卑的態度,并且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軍事人才。
他在六十五歲的時候,學習攝政王王鐵的高尚品德——揮一揮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主將手里的兵權上給國家,避免有可能出現的變故,就一段好的佳話。
就算沒有兵權,岳飛在朝廷、軍中和百姓的心中都是忠義的化。
而且他為帝國第二代皇帝到第三代,第三代皇帝到第四代過渡的關鍵時刻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他的兒子輩,孫子輩和重孫輩共計一百多人大都在軍中效力,有戰死的、有病死的、有長壽的……就是無一人被敵方俘虜。
岳飛直到八十高齡才去世,得以善終。
雖然岳飛去世,但是岳家將的名頭和楊家將一樣傳了很久,很久……
第五中央軍的馬擴和張所回到東京城后,出任新朝外司第一任正副外。
二人在外司混得風聲水起,他們和前線的軍隊切配合,一文一武,一唱一喝,為國家和民族謀取最大的好。
大理國能夠和平解決,讓云南為中原王朝統治的云南路,五州一百一十二個縣,兩人功不可沒。
第五中央軍的另外兩個重要將領:史文恭和楊再興,他們一直活躍在前線,蒙古高原,西域地區,吐蕃地區,大理國,占城地區都是他們的影。
二人不僅立下赫赫戰功,還和郭藥師,龐萬春,鄧元覺等人的常勝軍是為中央軍另外兩支勁旅之一。
第六,第七,第八三支中央軍的將軍們一直在蒙古高原鎮守。
他們中大家多人都過習慣了游牧的生活,逐草而居。
不過每年中原的春節的時候,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會回家中原,一下過年的氣氛。
……
東南軍團的魯智深和史進等人,滅金和滅高麗之戰后,回到了東南富庶之地。
魯智深在武松歸來之后,一同在六和寺出家。
史進一邊作為南京留守替帝國管理東南各州,一邊過著富家翁的生活,每每想到當年史家莊的史大郎時,他都有種恍惚的覺。
一邊是紈绔二代,一邊是封疆大吏,沒想到因為一個選擇而完的結合在一起。
西南軍團的聞煥章在把大理國納中原版圖之后就被王破虜召回,為候補閣大臣,后來和蕭嘉穗等人為新皇上位,皇權過渡的重要大臣。
盧俊義和燕青等人則留在大理一帶,被帝國新皇封為盧侯,永鎮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