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幽冥經完本翻到最后,就是那胖子口中心挑選的法咒。
清心咒、氣、驅、辟塵咒、傳音、斂息、風行訣、空
所謂氣,猶如眉心開天眼,催之后,不僅能窺探修士的大概修為,還能分辨法品階,目觀山川水澤之靈氣,堪破虛幻,總之妙用無窮。
一連十幾個,都是類似氣的輔助法咒。
秦桑一眼掃過,最后視線定格在最后五個法咒,分別是凝水障、云遁之法、移形換影、霧鎖橫江和萬里冰封。
凝水障和他賣的那張符紙是一樣名字,書上說這門法咒煉之后,可以縱靈力在邊凝結一層水障,有防之效。
煉至大,凝水為盾,隨心而,更為堅固。
云遁之法則是屬于五行遁法的一種。
只至于后面三個,聽著名字唬人,其實都差不多,秦桑很懷疑那胖子為了賣上價錢,私自把法咒的名字改了。
移形換影煉之后,可以用靈力凝聚分,幾乎和本一模一樣,有若活人,但沒有任何能力,只能用來迷敵人。
霧鎖橫江就是生一團霧,把敵人罩住,迷敵人視線,煉至深也能封鎖神識。
萬里冰封其實是凝結玄冰的法咒,修仙者靈力足夠強大,倒是真可以將萬里冰封。掌握好時機,可直接將敵人封在玄冰里面,然后逃命。
秦桑翻來覆去看了好一會兒,突然恍然大悟,這五個法咒竟都和逃命、保命有關,難怪他覺得奇怪,竟然一個能攻擊型的都沒有。
唯有那萬里冰封,秦桑覺得倒是可以開發開發,沒有必要非要封敵人,凝冰刺、冰刀,一樣殺人。
秦桑一陣無語,那胖子到底有多膽小,搜集的法全和逃命有關。
不過,秦桑也不能說胖子的選擇是錯的,正所謂過剛易折。
修仙者和凡人不同,凡人春秋鼎盛的時間也就幾十年,若想有所就必須鋒芒畢、全力而為,以免辜負年華,一旦老死萬事皆休。
況且凡人也講究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這句話放在修仙者上,就是君子報仇,百年不晚。
秦桑打聽到,修仙境界在煉氣期和筑基期之后,還有金丹,也結丹期,金丹之上則是元嬰期老怪。
煉氣期修士就能有一百多壽元,筑基期活到二百過半也不是什麼難事,至于后面的金丹上人、元嬰老祖,壽元更是驚人。
前世傳說彭祖八百壽,在這個世界,元嬰期修士是確切能達到的。
這麼長的壽元,如果遇到打不過的敵人,何必拼個你死我活,大不了先逃命,然后姓埋名,勤加苦修,等境界超過敵人,再回來尋仇。
胖子攤主的這種生存哲學,大合秦桑的心意,在修仙者世界里,只要有命在,就有一切可能。
看了一遍,秦桑便把視線定格在前面的氣等基礎法咒上,法咒修煉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剛上手時都會手忙腳,只有勤加苦練,悉之后才能發揮出全部的威力。
基礎法咒施法的難度不大,咒訣很簡單,只有寥寥幾句,秦桑試了幾次就能勉強施展出來,他第一個修持的自然就是驅,學之后立刻拿出七彩錦囊。
嘩啦
房間陡然被雜堆滿,秦桑慚愧,他施咒不練,一下子把七彩錦囊里所有東西都弄了出來。
錦囊里的東西他早就看過不知道多次了,當即抓起靈石,到靈石中充沛且純凈的靈力,不釋手。
在修行界靈石的作用極大,不僅能當作貨幣使用,還能直接吸收,布聚靈陣輔助修煉,或者在戰斗中迅速補充消耗的靈力,這些還只是下品靈石,如果更高品階的靈石,作用更大。
將靈石仔細收好,秦桑掃了一圈,以后也就那些金銀可能會有些作用,也收起來。
至于其他雜,秦桑也都一一過去,確定沒甚奇特之,都踢到一邊,最后找到他心心念念的那三本書。
不出所料,玄冊和幽冥經一樣,也是最基礎的修煉功法,不過是土行功法,必須有土行靈才能修煉。
基礎功法每人只需要修煉一種就夠了,多了無用,除非久無寸進,或者沒有后續功法的,才會選擇更換功法。
玄冊上也有自帶的法咒,例如土遁之法、玄土盾等等,秦桑也不知自己能否修煉,畢竟幽冥經和玄冊五行不同。
略翻了翻,秦桑放下玄冊,拿起那本宋家族譜。
族譜上開宗明義,第一頁就介紹了宋家老祖的來歷,讀完之后,秦桑臉上一陣訝異,迅速向后翻看,宋家人丁不旺,從宋家老祖開始,傳承十幾代,到最后直系后人只剩兩個。
一個宋華,另一個宋穎。
其中宋華是男丁,宋穎是孩,在沉水河畔和黑魔頭同歸于盡的,應該就是宋華。
整個宋家族譜之中,有資格寫上生平的不多,無一例外,都是修仙者,而且都是煉氣期而亡,大部分是失蹤或者出了意外,壽元到頂、安然逝世的寥寥無幾。
整個宋家家譜就是一部修行界的影,這讓秦桑真正會到了修行界的殘酷。
秦桑驚嘆于一個家族里竟然有這麼多懷靈的后代,同時也將這些人的生平仔細讀下來。
他在確定一件事,那就是宋家后代是否從宋家老祖的墳墓中請出了劍意法旨。
宋家老祖來歷不凡,家譜上寫他曾在一個華山的宗門里修行,這個宗門乃是一個實力無比強大的正道宗門,宋家老祖原本只是華山一個不起眼的弟子,修煉到煉氣期十三層,因為天賦不夠,未能突破筑基期。
最終他心灰意冷,離開宗門,在山下坊市生兒育,不過他在華山時曾立過一次大功勞,所以在離宗門時,華山給了他一道劍意法旨,言明如果有后人天賦上佳,可持法旨直接華山修行。
這種劍意法旨,是華山對門下立下大功弟子的獎勵,珍貴可見一斑。
宋家老祖開枝散葉之后,就將劍意法旨帶墳墓,警告后人,必須等資質出眾,有希突破筑基期的后代出現,才可請法旨出來,華山,重振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