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風并沒有氣餒。
他和金叔給村里的人都發了通知,說明了村里有這個福利,每天只要5塊錢伙食費就可以把小孩托管到這里來了。
原本還覺得有利可圖的人,一聽說要錢,立刻不愿意干了。
比如小柱的爸媽,他們覺得自己搬一車磚才10塊錢,把3個小孩寄托過來一天要15塊錢,想了半天,還是不愿意。
金叔對凌風道:“你看吧,這些人都是這麼個思想,完全不知道變通,就是活該窮的。”
凌風沮喪。
牟麗麗給孩子們上完課后,看到凌風也來了。
孩子們看到凌風,紛紛走到他面前,向他要巧克力,說自己今天表現得非常不錯。
凌風還是耐心陪著笑,然后拿出巧克力分給他們。
等孩子們全都走后,牟麗麗問:“托兒所的事行不通?”
凌風搬了個凳子坐下來,嘆了一口氣:“按村長說的辦法行不通,村里只有4戶人家愿意給這個錢,別的家庭不愿意。”
牟麗麗道:“那就還是錢的問題。”
山風吹過,兩人都沉默著。
過了一會兒,牟麗麗道:“不如我們再去山里走一趟吧,我想給小柱單獨把今天的課上了,不然再拖下去的話,他會掉隊很多的。”
“走吧。”凌風其實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正好現在沒什麼事,不如就去山里走一趟。
……
今天的小柱在燒水,七歲的他一次能打半桶水,把水扛到灶臺邊,再踩上凳子,然后再拎起水桶,將水艱難地倒進鐵鍋里。
牟麗麗看著面前的小柱,再看了一眼凌風。
凌風心里突然又有了不同的想法。
他大步走過去,替小柱將剩下的水拎完。
小柱疑地看著凌風和牟麗麗,再問:“你們怎麼來了?”
牟麗麗道:“你不來上課,所以只有就我們來了。”
小柱有點不好意思:“其實,我也想去,但是……”
牟麗麗道:“沒關系,我們知道的。”
牟麗麗從包里拿出小柱的課本,再道:“小柱,你今天落了很多課,我幫你補回來吧。”
“這……”小柱看了一眼旁邊好奇的弟弟妹妹。
“你不用擔心,凌老師會幫你看著你弟弟妹妹的。”
小柱只好坐下來,認真地聽牟麗麗講拼音,講算,接著牟麗麗又讓他將生字抄寫一番。
小柱寫得很艱難,筆畫也不順,幾乎是畫的。
牟麗麗又耐心地教了兩遍,小柱還是不會。
當時有點想發火,不知道這孩子怎麼就這麼難教呢?
以前上網經常刷到一些父母因為輔導作業而發火,有些還氣得心臟病都犯了,當時想這些父母能不能耐心一點。
現在到了自己輔導,就理解了。
但是這不是自己的孩子,不能發火,于是深吸了兩口氣,繼續耐心地教著。
小柱原本是不太上心的,他知道自己上不了學,想著這些老師也不可能真的每天來給自己補課,但是看到牟麗麗如此認真,他又不好意思起來了。
他后面學得認真,進步很大,不記住了這字,還會寫了。
牟麗麗又教他寫自己的名字。
他有一個名字,是他們族的族長起的,但是他不會寫。
牟麗麗教他寫了名字,并道:“你記住了,這個名字會伴隨你一生,將來你到了外面,一定要很自信地報出自己的名字來。”
小柱問:“到哪個外面?”
“當然是到更遠的外面啊,比如你們的縣城,你們的省城,再到北上廣,再到國外。”
小柱睜著大眼睛:“我有可能到這些地方嗎?”
“怎麼沒可能?只要你努力,考一所好的中學,考一所遠一點的大學,將來還可以到大城市工作。總之看你喜歡,你要是想回來也行。”
小柱看著遠方的群山。
凌風看著牟麗麗和小柱。
那一刻,他突然又有新的悟了。
……
小柱的爸媽天黑時回來了。
他們看到凌風和牟麗麗也來了,不由地驚訝起來。
小柱爸道:“你們怎麼還來呀?我不是說了嗎?小柱現在沒有空的,他要等弟弟妹妹長大了才能去上學,我們村的孩子10歲才上學的多得是呢。”
凌風過來道:“你們就讓小柱來上學吧,他弟弟妹妹你們也讓他每天帶過來,我們照顧得了。”
眾人不驚訝地看著凌風。
小柱媽道:“不是說每個孩子每天都要5塊錢嗎?”
“你都舍不得出,那有什麼辦法呢?”凌風問。
小柱媽有些不好意思:“我們也沒有辦法,一家幾口都要吃飯,將來也要上學,我們總得存點錢吧,家里三個男娃,一個娃,男娃將來還得下山蓋房子,不然在哪里娶得到媳婦?”
凌風無奈地道:“讀書的事都不解決,就想著娶媳婦了,將來你幾個兒子大字不識一個,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哪個的敢嫁給他?”
小柱爸和小柱媽面面相覷,他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啊,只知道娶媳婦要房子,要彩禮。
凌風問:“你們不是經常去鎮上搬磚嗎?難道就沒問過鎮上的人,現在的孩子喜歡什麼樣的男人?孩子早就不稀罕什麼房不房的了,人家自己就會賺錢,也不稀罕你們那點錢。”
牟麗麗道:“對啊,現在的孩子挑得很,都喜歡有才華的,風趣幽默的,更重要的是,喜歡明事理又不偏心的公公婆婆,要是們知道你們為了弟弟妹妹,不讓小柱讀書,那人家肯定要繞著走了。”
小柱爸和小柱媽這才張起來。
牟麗麗道:“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知道你們每天搬磚很辛苦,但是如果你們不開竅,不擔起父母的責任,那這種窮苦只會一代一代延續下去。”
小柱爸和小柱媽顯得很擔憂。
牟麗麗道:“你們今晚再好好商量一下吧,或者去鎮上問問那些家里有孩子的,人家哪一個家庭不是拼了命地把娃供出來,除了上學還要請各種輔導,就擔心娃不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