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和王氏看家,早就得了方老二的消息,把主屋和院的幾鋪大炕都燒上了。
這會兒再端了炭盆進去,不過一會兒,屋里就熱的要大襖了。
兩個婆子伺候著陳老夫人祖孫三個換了舒服的,又洗漱干凈。
趙金蓮就帶了方圓兒,送了飯菜過來。
“老姐姐,我們家里開的是餃子館,別的都缺,就是不缺餃子。
這會兒天黑,不好做別的,就只能請你們嘗嘗我家的餃子如何了。”
趙金蓮在桌兒擺了兩盤餃子,蒜泥和醬油醋都用白瓷小碗盛了,看著很是清爽。
方圓兒也端了兩碗給那兩個婆子,婆子惶恐又高興,暗自慨方家周全,連們都沒有怠慢。
方圓兒額外又煮了一碗小餛飩給寶哥兒,“我家兩個嫂子都懷了孕,我熬了湯給他們補。
順手又了幾個蘑菇餡兒的小餛飩,分寶哥兒一碗,看看他能不能多吃幾個。”
陳老夫人趕道謝,那小姑娘更是拉了方圓兒的手,說話都哽咽了。
“多謝圓兒姐姐,我娘不在了,只給我留下這一個弟弟。我害怕…”
方圓兒聽得心酸,趕安。
“別擔心,路上再難走,也總有到家的時候。
你們吃飽,好好睡一覺,明早起來保管寶哥兒更活潑了。”
“好,借姐姐吉言,還有,姐姐,我芳姐兒。”
“哎呀,咱倆名字很像啊,我圓兒,你方兒。”
小姑娘被逗得笑了起來,惹得陳老夫人和趙金蓮也是笑。
又說了幾句,趙金蓮就帶方圓兒出去了,留下這一家子吃飯,休息。
飯后,兩個婆子把碗盤送去灶間,就早早睡下了。
夜里時候,方圓兒正睡得,突然聽得有人拍門。
趕起問詢,原來是陳家婆子在門外喊著。
“方小姐,我們家小爺發熱了,要去請大夫啊。
請你快開開門!快開開門!”
方圓兒扯了個棉襖裹著,就去了廂房。
陳老夫人正抱了寶哥兒,眉頭皺,芳姐兒更是哭紅了眼睛。
至于寶哥兒,臉上紅的厲害,氣好似都帶著火一般。
方圓兒眼見他上還裹著厚厚的被子,就趕說道。
“老夫人,我平日在上山采藥,同城里的老大夫學過一點兒簡單的醫。
不如讓我先看看,若是能讓寶哥兒退熱,也省得把他折騰進城。
這會兒也進不去城門,還要在外等到天亮呢!”
陳老夫人也知道這個道理,趕把寶哥兒放了下來。
方圓兒立刻剝去厚被,又把寶哥兒的棉襖了,只留了一件中。
陳老夫人皮子了,但還是忍住了。
方圓兒試了試寶哥兒上的溫度,還不算太厲害,就是干熱。
只要發汗出來,就會好很多。
趕喊了婆子兌了溫水,又去墻角一個柜子里,遮掩著從空間取了一個蠟丸出來。
“這是我先前從孫大夫那里拿的丸藥,備著金子有個風寒,今日先給寶哥兒吃一丸兒。
老夫人放心,孫大夫是京都回來的太醫,醫非常好。”
太醫的名頭果然好用,陳老夫人果然再沒攔著。
藥丸用水化開,立刻給寶哥兒灌了下去。
寶哥兒掙扎,方圓兒就哄他。
“寶哥兒乖,金子不是說糖水蘋果好吃嗎,你先把藥喝了,明日姐姐給你做糖水蘋果,好不好?”
寶哥兒可是沒聽金子同他炫耀姑姑做的好吃的,果然,立刻就把藥喝了,一口都沒吐出來。
陳老夫人和芳姐兒都是歡喜,方圓兒又喊婆子把炭盆端近一些。
然后用溫熱的布巾給寶哥兒抹腋下,前后背額頭。
最后,才讓寶哥兒躺下,一點點給他推拿。
寶哥初始還哼哼唧唧,過一會兒居然睡了過去。
待得蓋上薄被單,守了一刻鐘,寶哥兒就開始發汗,了,上的熱度也徹底退了下來。
“佛祖保佑,佛祖保佑啊!”
陳老夫人抹著眼淚,雙手合十,歡喜的一直念佛。
方圓兒也是常出一口氣,前世為了照顧孤兒院的孩子們,也不過是學了一點兒皮,幸好管用。
“老夫人,給寶哥兒換一衫,別再涼到,也不用蓋太厚,睡到天亮肯定就好很多了。”
“方小姐,太謝謝你了,今晚讓你跟著費心了。趕回去歇息,明早我再好好謝你。”
“都是應該的,你們也趕再睡一會兒吧。”
方圓兒回了屋子,原本還以為會被折騰的失眠,沒想到沾到枕頭就又睡了過去。
睡夢中,都在自嘲,真是要變豬了。
胃口好,睡的也香甜…
第二日一早,難得雪停了,居然還出了太。
兩只喜鵲蹲在院外的一棵大樹上,個不停,讓人聽了都是忍不住出一臉笑。
劉氏和王氏早早起來,幫著小姑子在灶間忙碌。
王氏就問道,“妹妹,你二哥一早起來就去路口了。這些人是什麼來頭,同咱們家有?”
方圓兒點頭,笑道。
“也不是太悉,但我們跟著三哥去府城趕考。當時有個商隊準許我們搭伴兒同路,照料頗多。
那商隊的黃掌柜同這個車隊的張管事認識,提過起咱們家。
如今人家正好又落難,還報了黃掌柜的名頭,咱家怎麼都要多幫一把。”
“啊,這麼回事兒啊。那可一定要多幫幫,出門在外不容易,可不就得這麼互相幫忙嘛。”
劉氏也是點頭,“本來咱家就是開買賣的,做商隊的生意。留個好名聲,總不是壞事兒。”
“哈哈,咱家開餃子館就是好啊,這才幾天啊,大嫂二嫂就生意人了,人通啊!”
方圓兒假模假樣夸贊兩個嫂子,惹得們都是笑。
“你再這麼笑話我們,我們就同咱娘告狀了。”
“不敢,不敢,我可怕了咱娘嘮叨。”
趙金蓮領了金子正好走到門外,就應道,“你要是乖巧一些,我也懶得嘮叨你。”
方圓兒被抓了正著,就趕干笑道。
“嘿嘿,娘,我正好要喊你吃飯呢,吃過了還要送去院兒。”
趙金蓮嗔怪閨一眼,應道,“你三哥去路口了,就咱們幾個,趕吃吧。”
一家老直接在灶間放了桌子,簡單吃了一口,就拎了食盒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