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朝堂雀無聲。
眾人的眼神,別提有多復雜了。
明明趙桓已經是大宋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國君,名垂青史已經是板上釘釘子的事。
等到擊敗金國后,就可以為高枕無憂的皇帝,極致的權力與富貴。
可趙桓卻選擇,在就大業的前夕,而退?
這家伙的腦袋,究竟在想什麼?
別人不懂趙桓,周浦又豈能不懂?
說到底,萬般權力與富貴,對于趙桓而言,也比不上陪伴家人的時。
趙桓既然可以為了家人,挽救大宋,自然也可以為了家人……毀了大宋!
周浦眉頭鎖,強心中的落魄緒。
盡管周浦和趙桓,好似天生八字不合,針鋒相對。
但是在周浦的心里,卻明白,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比趙桓更加強大的國君了。
“陛下……打算讓賢于哪位王爺?”
由于趙桓還沒有孩子,就算是有孩子,年也不可君天下。
所以傳位讓賢,必定是讓給兄弟。
趙桓不答反問:“朕心中已有人選,但還是想聽聽你們的建議。”
“朕對勾心斗角,黨同伐異不興趣,你們無需顧忌,只管說出心中所想即可,就算是說錯了,朕也一律赦免無罪。”
既然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眾人也就不再糾結。
周浦直截了當道:“臣以為,鄆王可君天下。”
“鄆王不僅是皇家狀元,而且論資排輩,僅次于陛下,還是陛下最信任的兄弟之一。”
“德才兼備,有勇有謀,乃是未來繼承人的不二人選。”
現場支持趙楷的人不,立刻有十幾個員出言附和。
“周大人所言極是,哪怕是據長有序,也應當由鄆王繼承大統。”
“臣附議!”
“臣也附議。”
見趙楷的人氣這麼高,趙桓卻笑了笑。
“周浦,你是禮部尚書,遵循禮法祖制,也能夠理解。”
“但是縱觀古今,依靠所謂長有序,禮法祖制選出來的皇帝,有幾個靠譜的?”
“難道你打算選出第二個……太上皇?”
趙桓雖然沒有直接駁斥,但這話說得已經很重了,很顯然,趙楷本就沒有希繼承大統。
哪怕趙楷現在已經是趙桓的心腹之一。
周浦眉頭鎖:“長有序,乃是祖制。”
趙桓口而出:“朕何時遵從過祖制?二代之后如何選賢,朕管不著,但只要是朕選繼承人,就不按照祖制,依舊遵循能者上,賢者任的基本道理。”
聞言,周浦繼續反問:“鄆王乃是皇家狀元,德才兼備,難道不是能人?”
趙桓點了點頭:“趙楷確實有才,乃是人才,但不可君天下。”
“道理很簡單,他太有才了,而且是自養的才學,正所謂江山易改本難移,就算朕責令他不準把時間都浪費在詩作對上,等朕退位,他依舊會我行我素。”
“一國之君,最重要的是明辨是非,客觀公正,除此之外,其余的才能,點到即止就夠了,用不著做到絕頂。”
“國君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善于任人唯賢,比凡事都親力親為,更加重要。”
趙桓這番話,令周浦陷沉默。
細細想下來,趙桓此言不無道理。
畢竟大宋岌岌可危,正是因為趙佶只知詩作對,尋歡作樂,無心治理朝政。
就算趙楷剛登基時,可以克制自己,但幾年后,或者十幾年后呢?還不是要走趙佶的老路。
就在這時,李綱提議:“臣以為,肅王可以繼承大統。”
“肅王尚武,又是陛下親信,可繼承陛下之武略,震懾周遭鄰國。”
趙樞的人氣也不低,同樣有十幾個大臣的予以支持。
但趙桓依舊揮了揮手,對趙樞興趣不大。
“趙樞尚武,但格暴戾,當一個威震四海的王爺可以,卻不能為國君。”
“待到擊敗金國后,能夠威脅到大宋的強敵就之又,屆時,大宋需要的不再是開疆拓土,窮兵黷武,而是休養生息,發展民生,平衡文武。”
說到這,趙桓不等眾人提議,搶先一步道:“你們不必非從朕的親信中選擇繼承人。”
“朕說過,任人唯賢。”
“對于邊人,朕可以給予他們不盡的榮華富貴,但是權力的分配,卻要慎之又慎。”
除了趙楷趙樞,還有誰有資格繼承大位?
總不能是趙構吧?
那家伙自從去了蜀地之后就消失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尸。
周浦眼神迷茫,不解道:“陛下究竟想要傳位于哪位王爺?”
若是可以,趙桓甚至想把位置傳給周浦。
不是趙桓數典忘祖,而是趙家的廢太多,否則也不會把大宋折騰這樣。
當然了,這種事也就是想想而已,一旦失去正統,唯一的結果,就是不止不休的戰。
憑什麼周浦能夠當皇帝,自己不能?干丫的!
誰的拳頭大誰當皇帝。
趙桓當然不能把大宋往火坑里推,因此只能從眾兄弟之中,矮個里面拔高個。
“朕以為,景王趙杞不錯。”
聽到趙桓的中意人選,眾人皆是一愣。
雖然趙杞是喬貴妃之子,而且早早被封為武安君節度使,時常與金兵作戰,但他畢竟太過年輕,現在才二十歲出頭而已。
最關鍵的是,趙杞聽命行事,并無任何過錯,但與趙桓幾乎沒什麼際。
趙桓豈能把一國之君的位置,傳給一個陌生人?
“陛下為何選擇景王?!”
面對周浦的質問,趙桓口而出:“夠孝順,無過錯,斂低調,能文能武,雖不出眾,卻是眾王爺之中,最踏實的一個。”
在真正的歷史上,靖康之變后,趙杞和趙佶一起被擄到金國,趙杞不解帶的伺候在趙佶邊,可以說是把“孝道”二字,貫徹到底。
除此之外,趙杞在史書上的記載甚,甚是連他什麼時候死的都不能確定。
但大可以推測,趙杞活到了1141年。
活了三十七歲,只有兩兒兩,可見趙杞并非驕奢逸之人。
英年早逝,大概率是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