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江華郡,所過之,凡軍者皆殺?
這不僅僅是報復,而且還是赤的警告。
王楷的眼神已經盡是畏懼,他堅信崔惟清不會欺騙他,那麼趙桓的恐怖,絕對是高麗王朝無法承之重。
王楷連忙追問:“李資謙和拓俊京知不知道此事?”
崔惟清回答道:“自然是知道,李資謙正在調兵馬,準備報復大宋。”
聽到這話,王楷倒一口涼氣。
報復大宋?
難道李資謙瘋了不?
趙桓只帶了五個親兵,就可以大殺四方,若是進一步激怒大宋,真把大宋的正規軍招惹來,高麗王朝豈不灰飛煙滅?
驚愕之余,王楷試探的問了一句:“拓俊京是什麼意思?”
崔惟清搖了搖頭,同樣迷茫:“拓俊京沒有表態。”
聽到這話,王楷終于如釋重負的松了口氣。
拓俊京與李資謙乃是親家,關系切,按理來說,李資謙想要報復大宋,那麼拓俊京必然會予以配合。
但是現在,拓俊京竟然選擇沉默,那麼很顯然,拓俊京并不認同報復大宋的決定。
這對于王楷來說,無疑是個絕佳的機會。
他連忙吩咐崔惟清,立刻召見拓俊京。
兩個時辰后,拜高麗王朝宰相的拓俊京,便來到開京皇宮大殿之上。
拓俊京裝模作樣的沖王楷行了一禮。
“臣,拜見陛下。”
“不知陛下急召見臣,有何吩咐?”
拓俊京在高麗王朝的實力極為強悍,甚至不輸給李資謙,因此王楷對拓俊京極為客氣,不敢擺出毫一國之君的架子。
“朕召見卿,自然是為了江華郡一事。”
“朕想聽聽卿的見解。”
拓俊京早就料到會是這樣,他雖然不認同李資謙報復大宋的決定,但李資謙畢竟是他的親家,又是盟友。
就算不認同,拓俊京仍舊要幫著李資謙說話。
“啟稟陛下,此事雖事出有因,一切皆由日本使團引發,但大宋皇帝率領戰船,突然殺到我國境,甚至還洗江華郡,如果不予以回應,民心何在?”
“因此,臣覺得,李宰相此舉,并無不妥。”
王楷也不急著駁斥,而是語重心長道:“我高麗王朝的國力雖然日漸強盛,但與大宋相比,還相差甚遠。”
“況且,高麗與大宋向來結好,因為金國的壯大,而漸行漸遠,本就不是仁義之舉。”
“現在又要報復大宋,豈不是徹底與金國站在一起,了大宋的敵人?”
聞言,拓俊京反問:“難道陛下畏懼大宋?”
王楷雖然曾經敗在李資謙和拓俊京手下,但他并非弱無能之人,相反,無時無刻尋找著復王權的機會。
而現在,機會來了。
王楷沉聲道:“莫說三十年,即便是三年前的大宋,朕也毫不畏懼。”
“但今時今日的大宋,已經不是我們高麗能夠對抗的。”
“大宋皇帝既然可以洗江華郡,自然就可以洗開京。”
“李宰相此舉,無異于拖著整個高麗陪葬。”
就在拓俊京想要反駁之際,一旁的崔惟清順勢補充起來。
“大宋今非昔比,江華郡幸存的將士,親口提到,大宋皇帝乘坐的戰艦,超越了我們所有船只數代之遠。”
“即便是高麗現在最先進最強大的戰船,面對大宋戰船,恐怕也如紙糊的一般脆弱。”
“沒人知道,大宋皇帝究竟是怎麼做到的,但是事實勝于雄辯,大宋戰船,可隨時劍指高麗。”
見拓俊京沉默,王楷連忙趁熱打鐵。
“大宋與金國乃是死敵,當初我們選擇與金國結下兄弟之盟,如今又到了做出選擇的時候,究竟是繼續和金國一條道走到黑,還是棄暗投明?”
拓俊京沒有回應,其實他早就明白,現在與大宋為敵,絕不是什麼理智之舉。
可是放棄也金國的兄弟之盟,轉而投向大宋,又談何容易?
至李資謙不會答應。
就在拓俊京左右為難之際,王楷直接亮出底牌。
“朕打算即刻派崔惟清出使大宋,此乃與大宋重修舊好的關鍵。”
“待到高麗與大宋重新結盟,到那時,卿也能得到大宋的庇護,名留青史。”
“按照眼下的局勢,金國必敗,難道卿想要為金國陪葬不?”
拓俊京搖了,待到金國被擊敗,以趙桓的格,勢必是要報復高麗。
拓俊京家大業大,能逃到哪去?到時候,還不是會被殺的犬不留?
背棄李資謙和金國,總好過被趙桓滅掉。
想到這,拓俊京索豁出去了。
“既然要與大宋重修舊好,就要徹底一些。”
“是出使大宋還不夠,還要將那些逃出江華郡的日本使團,一網打盡。”
“崔惟清,應當先去長島群,拜見大宋皇帝,然后再去汴京,正式出使。”
聽到這話,王楷大喜過。
他本來還覺得,趙桓直接殺到高麗,對于高麗而言,乃是一場災難。
結果,這場災難,反倒了王楷的幸運。
不只是他一個人。
而是整個王氏的幸運。
如今功拉攏了拓俊京,再出使大宋,重修舊好,在拓俊京和大宋的支持下,扳倒李資謙只是時間問題。
王楷當即站起,全盤接拓俊京的建議。
“崔惟清,朕封你為高麗王朝使者,即刻出使大宋,務必向大宋皇帝,解釋緣由,竭盡全力,修復高麗與大宋的關系。”
“至于消滅境流竄的日本……不,消滅那些倭寇的任務,就給拓宰相了。”
“希此舉,能夠平大宋皇帝的怒火。”
趙桓哪里知道,他對倭寇的報復,竟然直接加速了高麗的歷史進程。
此時,他的關注點,還在海盜船上。
隨著距離變近,船上的海盜眼看著逃不掉了,竟然妄圖做困之斗。
一名倭寇武士,高舉手中的打刀,沖著站在甲板上的趙桓,大聲囂。
“宋人!可敢與我一戰?”
“如果我贏了,就放我們離開,如果我輸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趙桓笑了,沒想到這個倭寇還懂宋話。
“好一個,足輕一騎討太閣,朕就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