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穿越時空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 第1214章 聖裁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 第1214章 聖裁

延熙十三年二月初一,長安未央宮,大朝議。

這是開年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大朝議。

正月的時候雖然也進行過一些朝會,但基本都是禮制上規定的朝會,比如說天子祭天,祭祖,或者是百朝賀等禮節事件.這些朝會上,是不會專門討論國策的。

畢竟,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嘛。

而到了二月初一的第一次大朝議,纔是真正決定大漢接下來一年甚至是數年工作重心的時候。

而這次大朝議,參加朝議的人數也是格外的多畢竟剛剛參加完正旦嘛,正好,被諸葛亮留下來,一起參加這次朝議。

朝議的前半段,沒啥特殊的,就是歷來慣有的三省和六部來回扯皮,就新一年的施政方案和財稅收分配進行來回的爭奪。

大部分的事,都是走個過場而已,畢竟大方向的事,三省和六部已經私下通過了,剩下的無非就是一些細節上的問題需要當庭辯駁一下,在皇帝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存在而已。

每年的第一次大朝議,基本都是這麼過的,劉禪自己都已經習慣了。

但是,這次大朝議的後半段,突然出現了一個意外。

兗州刺史徐庶突然出班奏事。

“.今曹魏近亡,東吳僭越之輩尚在,我大漢三興在即,豈可容之。故此,臣請陛下下詔伐吳,以正天下。”

反正這個意思呢,就是說曹魏如今已經元氣耗盡,不足爲慮了,應該把接下來的攻略重心,放到攻取東吳方面了。

但徐庶這話一出吧,朝臣中倒是沒有多人有意外,可劉禪卻嚇了一跳。

這不在這次大朝議的奏事範圍之啊。

Advertisement

關於是先攻魏,還是先伐吳的事,從延熙十二年的年底左右,諸葛亮等人就已經開始討論了,劉禪其實也知道,畢竟事關國家大事,諸葛亮等人討論的時候,劉禪也是按照慣例,讓關興和陳祗兩人蔘與例會,聽取諸位重臣的商議容的。

只是呢,按照以往的規矩,關興和陳祗兩人,是隻帶耳朵,不帶,只負責聽,聽完後把各位重臣的意見彙報給劉禪,讓劉禪知曉。

因此,劉禪是知道這個事兒,諸葛亮等人,到目前爲止,並沒有達一致的。

諸葛亮當然還是擺出了一副置事外的樣子,不表態,不發言,不決斷。

但剩下的人裡面,徐庶,龐統,姜敘是支持伐吳的,但張溪,李嚴是反對伐吳,主張先滅魏的。

兩邊各有兩邊的理由。

伐吳派認爲,如今曹魏已經不足爲慮,部又紛爭不斷,可以效仿當年曹平定河北的故智,放鬆對曹魏的力,引發曹魏部爭鬥,那麼幽州的曹魏小朝廷,必然會因爲鬥而不斷衰弱,到時候都不需要鄴城的諸葛亮出兵,在幽州的姜維就能輕易平定。

而東吳方面,孫權數年不曾對外用兵,一直在休養生息,若任由東吳如此發展下去,未必不會覬覦兗州,河之地。

因此,伐吳派認爲,應該先下手爲強,打東吳休養生息的國策,以如今的國力優勢,制東吳。

而且,如今大漢已經掌握了荊州全境,並且休養生息七年之久,兵糧足。

以荊州地利優勢,上游伐下游,兼以荊南陸路進兵豫章郡,兵臨建業。

水陸並進,縱使無法一戰滅吳,亦可奪取東吳數郡之地,剪除東吳屏障。

Advertisement

這就是伐吳派的出兵理由和出兵條件。

而滅魏派認爲,如今滅吳,時機不到。

一個,是因爲東吳本的實力尚在,有孫權控制大局,雖偶有朝爭,但始終沒有,外有陸遜,朱然,諸葛誕等人護衛建業,貿然全力進軍伐吳,未必能有所收穫,甚至孤軍深吳地的話,未必不會重蹈昔日赤壁之戰的覆轍。

另一個,如今曹魏茍延殘,必然會託庇於東吳,一旦大漢發伐吳之戰,曹魏爲了保證自己的安全,也會在幽州,冀州東部等地出兵擾,導致大漢兩線作戰,腹背敵。

如此,大漢徵吳所費頗巨,大不如集中兵力,先滅了曹魏,消除後顧之憂後,再舉兵伐吳,更加妥帖一些。這,就是滅魏派的理由。

這些事兒,其實劉禪都明白,甚至於劉禪自己,也在伐吳和滅魏之間,來回搖擺不定.他甚至以爲,這事兒不會拿到大朝議上來說,應該會在私下裡,幾個重臣達了一致後,再給自己,自己下詔用印就可以了。

可誰知道,徐庶還是在這次大朝會上說了出來,更重要的是,這事兒可沒有提前跟劉禪通氣。

劉禪並不知道自家的幾位重臣是不是已經達了什麼協議,因此,他下意識的看向了諸葛亮相父,這到底是啥意思?!

可惜,劉禪沒有從諸葛亮上得到任何提示,諸葛亮還是一副面無表的樣子,眼皮子都不帶一下的。

劉禪一時間還真的有點麻爪,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能是按照朝議流程,就徐庶提出的問題,給衆臣商議。

然後吧,張溪就站出來反對了。

理由還是那個劉禪悉的理由,說現在出兵伐吳並不是合適的時機拉的。

Advertisement

而張溪這邊剛說完,龐統又站了出來,詳細講述了伐吳的必要,依然還是劉禪悉的那一套。

而龐統一說完,李嚴又站起來,說什麼如今天下新定,百廢待興,到都要用錢糧簡而言之還是那一套沒錢沒糧的說辭。

如果說,一開始劉禪還有點沒明白啥意思的話,越是往後聽,劉禪逐漸就開始慢慢的明白了諸葛亮的用意了。

一方面,諸葛亮等人確實吵不出個所以然來,他們誰也無法說服誰,因此,只能把這件事放到大朝議上來說,聽取更多大臣的意見。

另一方面,諸葛亮大概也是希劉禪能在聽完後,做出自己的決定,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威嚴和皇權。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諸葛亮在進行權利過度,所以在這麼重要的場合,諸葛亮愣是一句話都不說。

這是好事兒.陳祗都應的給劉禪傳遞了無數的眼神,讓劉禪趕站出來,一錘定音。

在陳祗看來,劉禪選擇哪一種策略,其實都不重要,因爲不管那種策略都會有重臣支持。

功了,決策之功當然就是天子劉禪的,而一旦失敗了,鍋也有支持這種策略的重臣來背.對天子只有好,沒有壞的事兒。

可劉禪卻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他也知道,作爲一個天子,他在這件事上不管說什麼都有人會支持自己.但是吧,事關國策,事關數萬將士的生死存亡,他本不敢輕易下決定。

一旦做錯了決策,可是要有數萬人送命的。

劉禪到底還不是一個純粹的政治生,說好聽點,他是太過於仁慈,說難聽點,他就是有些優寡斷,沒有帝王該有的心狠手辣。

Advertisement

再一個,劉禪是真的不習慣,這種國家大事,要由自己來裁決。

因此,劉禪再次下意識的看向了諸葛亮,猶豫了一下,還是出聲詢問道,“相父以爲,此事當如何置?!”

諸葛亮無奈的擡頭,看了眼劉禪,默默的在心裡嘆口氣。

天子到底還是缺乏了一些果斷.但其實,這也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畢竟之前的十幾年,都是諸葛亮把所有的事都辦完了,天子缺乏歷練。

但這次吧,諸葛亮決定,還是不能太慣著天子天子,就該有天子的覺悟。

因此,諸葛亮出班,對劉禪拱手一禮,說道,“此事,還請天子聖裁。”

這話一出,給劉禪都噎了一下.我要是能有主意,還問相父作甚?!

可如今是大朝議啊,諸葛亮都當衆這麼說了,剩下的事兒,就是劉禪二選一了,不可能有其他的選項。

劉禪也是無奈,只能是自己來回權衡,琢磨了良久,最後決定.

“此事,容後再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