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軍事歷史 寒門仕子 第1226 尋幽訪勝

《寒門仕子》 第1226 尋幽訪勝

纏綿的秋雨淅淅瀝瀝,風云流散煙波浩渺,蔥郁的五指山在蒙蒙的籠罩下顯得影影綽綽,即使極目遠眺也看不真切。

俗話說,靜以修、儉以養德,李良吉和殷俊在這種地方棲息流連并深居簡出,絕對有利于心舒暢。

然而,二人的子非但沒有平和下來,反而都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坐臥不安。

目前的大奉時局,已經呈現失控跡象,再不及時撥反正,社稷的基必會搖。

鑒于此,殷俊堅持要暫別太上皇,獨自赴京去穩一下大局。

他認為,眼下的第一要務乃是查出所謂的兇手,這樣就能給南洋和漠北代。況且,齊譽是自己的友以及小舅子,于公于私,都不能讓那兇手逍遙法外。

所以,赴京一趟很有必要。

李良吉卻認為,事絕沒表面上看得這麼簡單,蘇琉和陸博軒都不是平庸之輩,怎麼可能兩人全都搜集不到一點證據呢?

即使他們倆不于判斷,總不至于連孟既明也不到半點端倪吧?

如此反常,此中必有蹊蹺。

殷俊雖是大才,但在稽查判斷方面并不見得比孟既明高明多,他北去協助,超越專業人士的可能并不大。

不過以上皆是猜忖,萬一要是尋到了特別線索呢?

況且,穩定大局十分必要,即使破不了此案,回圜一下各方矛盾也是好的。

Advertisement

李良吉雖然不怎麼贊,但一時間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最終,他還是同意了殷俊之請。

就在后者準備辭別而去,忽然要客來訪,而且,還是木子青親引來的。

客人,兩個。

一個是喬裝打扮后的大奉朝當今天子李宏裕,另一個卻是生面孔,乃是一位年耄耋的老和尚。

李良吉先是一怔,而后便被久別重逢的喜悅所籠罩。

現在的李宏裕壯,舉止大方,早已不再是以前的青雉小伙。英氣人又帶剛毅,確實了許多。

再看那個和尚。

他白眉愁苦下墜,臉上皺紋叢生,就像是一條浸了膽的黃連老,總給人一種苦大仇深的覺。

李良吉先是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又和自家的大長公主點了點頭,而后,才對那和尚詢起了話。

「尊者面帶慈悲,氣度虛懷,且不知是哪位得道高僧?」

「貧僧慧果,見過太上皇帝。」

慧果?

嗯……沒聽說過。

李良吉眉頭微蹙,又很和煦地說道:「恕某孤陋寡聞,不識方外高士,倒讓尊者見笑了。」

那和尚卻是搖了搖頭,頗帶深意地說:「貧僧和陛下乃一脈相承,您怎麼能說不識呢?不過,貧僧久居海外,深居簡出,尊不曾耳聞倒也屬理之中。」

一脈相承,久居海外,并且還是個和尚。

Advertisement

若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一個傳說中的人名即將口而出。

李良吉不由地側的殷俊,兩人在對視后,皆心照不宣地點了點頭:他是……建武帝。

那老僧就如同懂得讀心一樣,不等他倆開口發問就直接點頭回道:「沒錯,君之所想正是貧僧。」

曾幾何時,李良吉做夢都想殺掉此人,而現在近在咫尺,竟是提不起半點殺意來了。

似乎,之前的那種恨意已經隨著時移世易而變淡了,此時的彼此,都已不再是廟堂的貴胄,甚至說,已然被世人給忘了。

形象一點來說,彼此都已是致仕養老的退休人員,不在其位還談什麼其政?如今可是后浪的天下,再稱孤道寡會被人恥笑的。

驚駭了一陣兒后,李良吉開始恢復平靜,他面帶笑容很大方地拱了拱手而后攤手讓座,和煦地就像是老友重逢一樣。

殷俊則是煮水沏茶,妥帖后便坐在一旁默默靜聽,對于建武帝這個傳奇人,他同樣也深好奇。

沒有想到的是,有生之年居然能見到其本尊。

除了好奇外,還有一些不解,今上怎麼和他混在一起了呢?看那姿態,似乎還熱絡的。

且說李良吉,他雙手讓茶并和聲問道:「不知尊者遠涉江湖辛苦至此,所謂何事?」

慧果用叩茶禮謝過后回道:「大奉天子巡游南洋,巧至我荒僻之土駐足,后又猥自枉屈見貧僧以縱論天下事。我本已塵煙,不問庶務,然見天子致知若又不恥下問,只得道出鄙見以供圣聰……」

Advertisement

建武帝并沒有直接回答自己緣何來此,而是從前因說起慢慢聊向后果。

隨著他的娓娓道來,李良吉終于弄清楚了事的原委。

原來,李宏裕在抵達大華后,立即便被那兒的迅速發展給吸引住了。他聽老百姓們說,這里原本荒蕪落后,堪稱不,只因借鑒了南洋的發展經驗才改天換地的。

除了經濟發展迅速外,這里的政治制度同樣也讓李宏裕深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究竟。

況大致是這樣的,在澳洲穩定下來后,齊小彤便將毗鄰的奧羅正式收至大華麾下,自然而然,建武帝一脈也就跟著遷徙至此。

或許是鑒于昔日的,也或許是基于厚待勛貴,總之,齊小彤給了他們家族最為崇高的政治地位。在群議無異后,直便接將建武帝之子奉為了大華的國君。這君主除了沒有實權外,和當世皇族沒有任何區別。

君主不但名義上的尊崇,還可以無限制地世襲下去,為顯正式,還特地寫進了大華的憲法里。

就這樣,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誕生了。

據李宏裕觀察,此制度遠比王朝制的國家運作效率更高,而且是定期換屆,能夠有效遏止權臣的產生。

即使是大華總裁也不例外,屆滿必須讓位。

對于君主到的待遇,李宏裕格外關注,他有種覺,大奉的未來很有可能也會遵循此路,真到那時,李氏家族的人又該何去何從呢?

Advertisement

眼下剛好有一個非常吻合的參考,失之臂豈不可惜?自己漂洋過海尋幽訪勝,目的不就是如此嗎?

毫無疑問,那位年事已高的建武帝在此制度的擬定中扮演了重要角,自己何不去登門請教以為致知?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