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祥和聲中,有些坎坷的天啟元年被正式結束了。
這一年對於大明來說的確頗為坎坷,無論是遼東的建奴扣邊,還是西南的土司反叛亦或者前些時日的宣府戰都頗為驚險。
但是所幸最終都得到了妥善解決,大明並未遭太大的損失。
除了最後的宣府戰,大明折損了不兵丁以外,前兩仗都是不折不扣的大勝,極大的鼓舞了軍心。
無論如何,這有些坎坷的一年終歸是要結束了,中國人最重要的年節即將要來臨了。
人們茶餘飯後最聽的市井傳聞也由朝廷趣事變了家長裏短。
得益於朱由校的重視,近些時日以來,北京城外已經連續多日沒有流民乞丐被凍死的事發生了。
百姓們紛紛扛著嚴寒走出家門,采買年節所需要的的一應事,北京城又重新熱鬧了起來。
...
"臣,畢自嚴見過皇爺。"
到乾清宮暖閣的溫暖,畢自嚴先是不由自主的了一聲,隨後才向朱由校行禮。
"畢卿來了,賜座。"
正在低頭看奏本的朱由校聽到聲音抬起頭,發現是畢自嚴到了,臉上出了一微笑,連忙招呼自己的這位"錢袋子"。
畢自嚴剛剛落座,一旁的王安便親自為畢自嚴端來了一杯尚且冒著熱氣的參茶。
"畢大人,您請。"
王安規規矩矩的將茶水放到了畢自嚴側的小桌上。
這讓畢自嚴不勝惶恐,連忙向王安和朱由校道謝。
"勿需客套。朕有些事想要問畢卿,這才將畢卿請來。"
"如今年節將近,今年的軍餉可曾足額發放了?"
朱由校如今最關心的還是軍事,如今大明好不容易有了一改,倘若在這個時候發生因軍餉而導致嘩變,那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會前功盡棄。
見朱由校提起此事,畢自嚴臉上的笑容稍稍斂去,出了一苦笑。
"皇爺,因為前些時日宣府戰事的恤及賞格過高的緣故,軍餉倒是有些缺口,未曾全額發放。"
"還差多?"
朱由校的臉上掠過一擔心,他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倒是不多,隻差大概四十萬輛。"
朱由校都做好如同去年一樣,發帑百萬充當軍餉的準備了,沒想到隻差四十萬兩,這倒是頗為出乎朱由校的預料。
"畢卿辛苦了。"
今年一年時間,朝廷接連發生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爭,這其中還不包括熊廷弼突襲薩爾滸城,在這等條件下,缺口居然隻有四十萬兩,可見畢自嚴推行的一些列政策頗有效,極大的改善了財政力。
而且自從他上來以後,朱由校便停了遼餉,不再把軍費力攤在百姓上,這也是他在民間聲不錯的原因之一。
要知道,在前些年遼餉幾乎每年都能給朝廷帶來一百萬兩白銀以上的稅收,在減了這樣一項巨大的進項之後,畢自嚴居然還能把缺口控製在四十萬兩。由此可見畢自嚴的能力之強,
畢自嚴也顯然沒有料到朱由校會是這般反應,不但沒有嗬責他,反而是率先出言安他,頓時心裏一暖。
"臣惶恐。"
畢自嚴跪在了地上,規規矩矩的向著朱由校行了一禮。
"朕稍後會發帑,畢卿務必保證軍餉充足。"
"宣府一事如何了?"
不給畢自嚴發聲的機會,朱由校便將話題帶到了宣府上麵。
前些時日的宣府戰,徹底暴了宣府邊鎮廢弛的問題。
"皇爺放心,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展著,所有軍田均被收回,兵冊也被孫大人執掌,正在清查此事。"
畢自嚴口中的孫大人自然便是孫承宗,早在宣府戰事結束的第三天,孫承宗便請命離開了京城,前往宣府坐鎮,他要親自過問清查軍田及兵冊嚴重不符之事。
至於原本的宣府巡解經邦,因為臨戰先怯,被朱由校不喜,被連削三級,調往南京養老。
隻是朱由校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曆史上,因為廣寧陷落,明廷決定調任解經邦經略遼東,在人心危懼之時,解經邦不堪危疆守土,三疏力辭,隨後便被天啟帝以“托詞避難”貶為民永不敘用。
"索讓帝師將大同也一並管上吧,大同位置同樣重要。"
朱由校看著畢自嚴,淡淡的說出了這句話。
"臣,沒有異議。"
沒有太多猶豫,畢自嚴便衝著朱由校拱手說道。
原來朱由從來沒有忘記設立宣大總督一事,如今閣沒有了首輔劉一燝掣肘,想必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攔朱由校。
"畢卿多費費心吧,今年冬天有些寒冷,盡量保證這些銀兩能夠發放到軍士們的手裏吧。"
沉默了片刻,朱由校突然有些苦的說道。
大同及宣府離京師如此之近,尚且發生如此駭人聽聞的喝兵事件,由此可想其餘幾邊鎮該是何等誇張。
"皇爺放心,臣定當盡心盡力。"
看著朱由校有些疲憊的臉龐,畢自嚴的臉上也出了一苦,他自然清楚如今朝廷貪腐風,上行下效之間,苦的就是最底端的軍士。
"隻此一年罷了,明年就不會如此了。"
朱由校盯著畢自嚴的眼睛,認真的說道。經過宣府一役,他下定了整頓軍備的決心,他總不能讓他大明邊鎮的軍士們,著肚子,拿著微不足道的軍餉去上戰場。
京營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充足的糧餉保證下,即便是僅僅經曆了一年訓練的士兵,便可以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王安聽到朱由校的事後,也是心裏一歎,沒來由的開始心疼起眼前的朱由校,大明看似歌舞升平,可實則千瘡百孔。
這個重擔就這麽在了朱由校的上。
"皇爺放心,臣等定當效死。"
正暗自悵然間,畢自嚴的聲音也徑自在這暖閣之中響起,回在乾清宮中。
這令朱由校臉上不由自主的出了一笑容,還好大明有這些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