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軍事歷史 揚明 第1634章 如何安置

《揚明》 第1634章 如何安置

江戶城,大明總督府。

    此地前為德川政權的"城主府",與德川秀忠日常所居的"將軍府"不過一街之隔。

    從創建者德川家康正式攻破大阪城,推翻田政權開始,江戶城便為了日本實際上的政治核心,江戶城政令由此地而出。

    相比較之下,此前日本天皇所在的"京都"不過是自欺欺人的都城,雖然名義上還保留有朝廷的員,但真正有實權者,皆係於江戶城中。

    出於避嫌的角度考慮,東征軍主帥袁可立在攻破江戶城之後,並沒有選擇曆任幕府將軍下榻的"將軍府"作為自己的總督府,而是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城主府。

    此時這座極日本風格的建築已然被簡單的翻新,周遭也被上了大明的日月軍旗,四周更有不冷凝的兵丁在來回梭巡。

    因為此次出征進展出乎意料的順利,兼之大明部本就麵臨著員"缺額"的問題,故此在攻破江戶城之後,為了能夠盡快恢複秩序,袁可立並沒有對江戶城原有的階製度做太多的更改,仍以倭國人擔任,隻是第一時間將經濟大權握在了手中。

    距離當眾死前田利常等大名領主,並廢黜後水尾天皇已經過去了整整五日,雖說城中百姓仍是人心惶惶,緒更是低沉,但在諸多兵的威勢下,眾人卻也默認了這個有些令他們難以接的事實。

Advertisement

    除此之外,此前本就主向大軍投誠的大名領主們在知曉兵攻破江戶城,平德川政權之後,紛紛攜帶著麾下領地的地圖和印信,正式來到了江戶城,覲見總督袁可立。

    而有了這些"牆頭草"的倒戈,原本還有些焦頭爛額的袁可立及盧象升等人頓時如釋重負。

    現如今,大軍唯一麵臨的問題,便是如何理前田利常等大名領主留下來的軍隊。

    雖說在江戶城告破當日,前田利常便是風而降,並主招降城中負隅頑抗的倭國士卒。

    但考慮到他在倭國士卒心中有的地位及無可比擬的號召力之後,袁可立在與幾名宿將商議過後,仍是毫不猶豫的將其死,並對駐紮在城外的"降兵們"加強了警戒。

    放眼中華曆史上,關於如何解決"降兵"的例子不知凡幾,其中手段最為腥的,莫過於前秦時期的白起。

    坑殺趙國三十萬降卒,一舉奠定了白起"殺神"的名號。

    但通常來說,除非己方軍中糧草吃,領兵的主帥都不會采取如此腥的手段,至多也就是將這些人編"先登營",使他們盡其用,在戰場上發揮出最後的價值。

    但是如今德川幕府已然為曆史雲煙,勢力雄厚的大名領主皆是被死,餘下茍延殘者,也不過是牆頭草,無力抵擋明國的大軍。

Advertisement

    站在這個角度考慮,在日本百姓心目中占據超然地位的數萬"降卒"竟是淪為了肋。

    為此,素有"盧閻王"之稱的靖北伯盧象升便是主張將這些日本降卒盡數斬殺,以免夜長夢多。

    畢竟這些人大多都是前田利常等大名領主的心腹武士,且接過一定的軍事訓練,不利於朝廷日後在此地的統治。

    但作為東征軍主帥的袁可立在猶豫半晌過後,終是在諸多將校有些失的眼神中否決了盧象升的提議。

    他倒不是因為心慈手,主要是憂心此舉過於激進,會激起倭國百姓的反抗之心。

    昔日一度困擾朝廷百餘年之久的廣西瑤民起義以及國朝初年,因為不堪朝廷當地駐軍手段過於激進而紛爭不斷的安南宣司,緬甸宣司都是最好的例子。

    見袁可立翻出了"陳年舊賬",同為文知國朝曆史的盧象升也不再故作堅持,隻是點出了日益張的糧草問題。

    畢竟城外的這數萬降卒,每日糧草所需都是一個天文數字,縱使兵們已然接管這江戶城,並逐步接收前田利常等大名領主昔日麾下的領地,但也不能肆無忌憚的揮霍。

    隨著盧象升鬆口,餘下的武將們自是不會固執己見,故此江戶城外的數萬降卒便暫時免去了被死的命運。

Advertisement

    既然不能殺,那麽如何解決這些降卒便為了問題關鍵所在。

    自從趁著夜,於長岐島登陸以來,袁可立等人已是在這座島國停留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對於此地的"風土人"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不同於疆土廣袤的大明,這日本國的耕地極其有限,尋常倭國百姓辛耕種一年所得,不過勉強糊口罷了。

    相對而言更為沃的耕地均是被諸多大名領主握在手中,用以維係自奢華的生活以及供養大軍。

    換句話說,日本國所麵臨的糧食危機毫不亞於大明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畢竟大明疆域廣袤,雖然近兩年來陝西等地因為天災的緣故,導致百姓收減產,但至南直隸等地糧食產量還算正常。

    可這日本不過彈丸小國,幾乎所有的耕地都麵臨著天災肆況,故此如何解決江戶城外的這幾萬大軍便為了眼下的當務之急。

    好在這江戶城作為德川幕府的統治核心,城倒是提前建有多個糧倉,其中儲存了不糧食,使得兵及城外的降卒暫時不用為糧食而發愁。

    但此地距離大明本土千裏之遙,朝廷日後若想要長久統治此地,必然要"因地製宜",袁可立自是不能肆意揮霍這些來之不易的糧食。

Advertisement

    尤其是當下大明國同樣是麵臨著諸多天災,導致陝西部分府縣顆粒無收,他還要舉倭國之國力,"反哺"大明。

    他們數萬大軍乘風破浪行至此地,可不是單單為了"開疆擴土"這般簡單,而是要將其徹底納大明版圖之中。

    為此,大明總督府又一次發出了激烈的爭吵,在場眾人均是爭的麵紅耳赤,使得於廳外伺候的士卒們均是默默挪了腳步,唯恐待會被惱怒的將主所牽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