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所不知,早在萬曆年間,我朝廷便已然下旨冊封黎氏政權之主為安南都統使,地位與莫氏之主等同。"
"天啟五年,莫氏政權的國都高平被後黎朝大軍攻占,莫主莫敬寬向我大明求援無果之後,被迫辭去帝號,向後黎朝稱臣.."
事關安南國政,徐啟這位禮部尚書終究比司禮監王安更加了解一些,故此未等麵難的王安做聲,徐啟便是搶先一步說道。
隻是此話一出,剛剛還雀無聲的乾清宮暖閣頓時沸騰起來,不朝臣都是麵不忿之,其中尤以次輔劉鴻訓反應最大,單薄的軀不斷起伏著。
永樂年間,武德充沛的祖皇帝派兵安南胡朝,將其改為趾布政司,並納了大明版圖當中。
宣德年間,限於諸多因素,大明被迫放棄了統治不久的"趾布政司",默許原陳朝後人複國,並將其冊封為安南國王,而後又將黎朝統治者冊封為安南國王,自此安南為了大明名義上的屬國,曆任國王都需要接大明的冊封。
但無論是黎朝統治者,亦或者曾被朝廷冊封為"安南都統使"的莫朝統治者雖然對外自稱為安南國王,對卻是以皇帝自稱。
此等明顯逾越之舉,對於自詡為天朝上國的明廷君臣來說,均是赤的辱。
並且與偏安遼東的朝鮮所不同,這"安南國"前本就是中華版圖的疆域,隻不過因為唐朝末年,藩鎮割據,靜海軍節度使趁著中原戰火紛爭之際,割據了安南,後被當地貴族推翻,並建立政權。
自此,安南離中原王朝的統治,為了獨立國家。
"如今莫氏之主是誰?"
不同於緒激的次輔劉鴻訓等人,案牘後的朱由校反應倒是頗為淡然,臉上並沒有出太多意外的神。
畢竟自宣德年間,朝廷放棄趾布政司,並於當地撤兵之後,朝廷對"安南"的掌控力便等同於零。
而黎氏政權之主在國自稱為帝,也早已是人盡皆知之事,算不上什麽稀奇之事。
甚至就連嘉靖年間,朝廷冊封莫氏政權的開創者莫登庸為"安南都統使",默認其謀逆的事實,也是建立在他向大明自稱為臣的基礎上。
在朝廷裁撤了"趾布政司"到莫登庸創建莫朝之間的這段時間,大明與安南甚至沒有名義上的"屬國"關係。
"啟稟陛下,現任莫氏之主名為莫敬寬,再向黎朝稱臣,辭去帝號之後,被封為通國公,仍舊住在高平。"
略作沉之後,禮部尚書徐啟便是朝著案牘後的朱由校回稟道,而反應過來的司禮監秉筆也趕忙朝著後的隨侍宦使了個眼神。
司禮監作為廷十二監中"權勢"最大的署衙,對於朝廷的政務公文多有收錄。
"黎朝之主呢?"
此時朱由校的注意力已是轉移至大明疆域圖的西南,目炯炯的盯著用紅筆標注的"趾布政司",神很是深邃。
"應當是黎維祺.."相比較與朝廷關係更為切的莫氏政權,黎朝與大明幾乎毫無來往,徐啟的聲音也不由得有些遲疑。
並且據徐啟所了解,隨著莫朝宗室訌,後黎朝順勢崛起不久,朝中大權便落到了兩位權臣之手,並逐漸形了"阮主"及"鄭主"兩個龐大家族。
迄今為止,後黎朝的權勢幾乎盡數落"鄭主"之手,後黎朝皇帝等同傀儡,毫無權勢可言。
從某種角度來考慮,如今後黎朝的形勢倒是與偏安一隅的"倭國"頗為相似,國大權盡皆落幕府將軍之手,天皇僅僅是有名無實的傀儡。
至於同樣在後黎朝擁有莫大權勢的"阮氏"家族則是以南方為基,雖然名義上仍為後黎朝臣子,但卻擁有"割據"之實。
"倒是夠的.."
簡單了解"安南國"的局勢之後,朱由校便是有些詫異的抬起了頭,眼神中的芒愈發熾熱。
無論是占據安南國大半疆域的"後黎朝",亦或者躲在高平茍延殘的"莫朝",均曾經得到過明廷的冊封,名義上仍為朝廷屬國。
而大明作為"宗屬國",自是有權利如永樂年間一般,直接派遣大軍進駐安南,武力調停。
事實上,朱由校並不在乎後黎朝與莫朝之間的彼此傾軋,也不在意後黎朝之主宛若傀儡的事實,他隻在意安南國那產量盈的糧草。
依著史書上的記載,明末清初之際,安南國部也發了長達數十年的"鄭阮之爭",功伐不斷。
但不同於中華大地上的殍千裏,安南國卻並沒有到"小冰河時期"的太大影響,百姓們仍能"安居樂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糧草很是充足。
現如今,小冰河時期對於大明的影響已是與日俱增,朱由校也不可避免的將主意打到了曾為大明屬地的"安南"。
好巧不巧,與朝廷聯係相對更為頻繁的莫朝已然窮途末路,甚至被後黎朝攻破了國都,其君主都曾跑到大明境避難,並屢次向朝廷獻上降表,請求朝廷出兵調停。
如此說來,出兵安南倒是比前些時日"東征"日本要名正言順的多。
"陛下的意思是,出兵安南?"朱由校的態度如此明顯,乾清宮暖閣眾人哪能猜不到其真實意圖。
許的沉默過後,次輔劉鴻訓便是聲音複雜的出聲詢問道,滿是褶皺的臉上湧現了一抹激。
曾幾何時,他幾乎是朝中態度最為強的"保守派",無論是平建州真,亦或者平定西南叛軍,他都主張以穩為主,不讚朱由校的"兵貴神速"。
但每一次,朱由校都用實際戰果證明了他的"目短淺"。
"次輔的意思呢?"迎著眼前老臣略顯激的眼神,案牘後的朱由校緩緩頷首,反客為主的詢問道。
"全憑天子,乾綱獨斷。"沒有半點猶豫,著緋袍的次輔劉鴻訓便是主應道,聲音很是堅決。
如若這安南國似日本那般,距離大明本土千裏之遙,且有汪洋大海相阻隔也就罷了。
可這安南不但與大明接壤,還曾經是朝廷的屬國,好似一切都順理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