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軍事歷史 揚明 第1682章 坐山觀虎鬥(下)

《揚明》 第1682章 坐山觀虎鬥(下)

"陛下此言差矣。"

    "但以我莫朝一己之力,自是無法與後黎朝對峙,但阮主與鄭主部勢如水火。"

    "一旦局勢失衡,後黎朝部必會訌,屆時便是我莫朝的機會。"

    著眼前意誌消沉的莫敬寬,白發蒼蒼的老臣故作神,詳細分析著此間局勢。

    雖然他心也清楚,明廷絕不會無緣無故扶持他們莫朝,但隻要明廷無法橫推後黎朝,他們便擁有了一息之機。

    至於眼下,他們便要扮演好"忠臣"的角,對於遠道而來的明廷大軍有求必應,以待將來。

    "陳卿看著辦吧.."沉默許,莫敬寬強行自出了一抹苦的笑容,頗有些失魂落魄的喃喃道。

    時至如今,他早就沒有了"複興"莫朝的雄心壯誌,反倒是朝中這幾名碩果僅存的老臣仍不死心,他也不忍打消這幾位老臣的積極

    "近些時日,還請陛下蟄伏.."像是得到了某種鼓勵一般,本就神采奕奕的老臣愈發興,躬行禮之後便轉朝著外間走去。

    不過在其即將邁出宮殿的時候,卻是猛然回頭,盯著殿中遍地狼藉以及驚慌失措的宮娥侍,補充了一句:"今夜過後,還請陛下謹言慎行。"

    "當心,隔牆有耳。"

Advertisement

    言罷,這老臣便是拂袖離去,角落的幾名侍衛也是趕忙將殿門關閉,並跟在老臣後。

    "謹言慎行?嗬,"愣神許久之後,莫敬寬突然自嘲一笑,胡於狼藉一片的地磚上起,癱坐在上首的寶座。

    他不是蠢人,自是明白剛剛老臣的言外之意。

    今時不同往日,如今明廷大軍已是兵臨高平府,並主接管了城防,自己的一舉一都有可能兵發作的由頭。

    在兵麵前,他莫敬寬不是皇帝,也不是後黎朝冊封的通國公,而是代替大明,鎮守廣源州的"安南都統使"。

    ...

    ...

    嘉林城。

    夜已深,令人心悸的黑暗吞噬了城中的每個角落,唯有位於城池正中的"知府衙門"還燈火通明,周圍有不嚴峻的兵丁在來回梭巡,手中握的兵刃已是出鞘。

    署衙深,一眾文武員及下人均被屏退,隻剩下兩名沉默不語,麵鐵青的漢子,角落火盆不時發出劈裏啪啦聲,平添了三分抑。

    廳上首端坐的漢子年紀約在四十上下,舉手投足間滿是威勢,上還穿著與明廷親王服飾頗為相似的蟒袍,眼神很是犀利。

    另一側侍立的青年雖然沒有穿蟒袍,但穿戴也是極為考究,麵也與上首的漢子有三分相似,唯一不同的便是麵容有些白皙,材也有些消瘦,好似被酒掏空一般。

Advertisement

    良久,的沉默被青年所打破:"父親,高平府已是傳來消息,今日一大早,莫朝君臣便清水潑街,提前於城門外等候。"

    "十有八九,是要迎接大明兵了。"

    雖說這嘉林城與高平府城相距不遠,但因為道路險峻的緣故,一個往返也需要耗費上大半天的功夫,故此他們父子並不能實時掌控高平府城的消息,此時也不知曉高平府城已是盡數落兵的控製中。

    "兵來勢洶洶,看來這一戰,怕是勢不可免了。"

    聞聲,於後黎朝如日中天的"鄭主"鄭梉便是幽幽一歎,頗有些沉重的點了點頭。

    饒是心中對此等結果早有預料,但真正對上明廷,其心仍是有些恍惚。

    "父親,昔日明廷祖派兵進駐安南之時,正值胡氏父子篡權奪位,百姓怨聲載道,各地富紳豪商也是作壁上觀,如此才給了明廷趁虛而的機會。"

    "但今時不同往日,我安南已立國近兩百載,各地富紳土司也以我鄭氏為主,人心所之下,定兵有來無回。"

    "說不定父親還能憑此功勞,更進一步,直接廢了那後黎皇帝,改元換代!"

    對於旁長子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鄭梉臉上沒有毫不滿之,反倒是頗為用的點了點頭。

Advertisement

    如今後黎朝的權勢盡在他鄭梉之手,升龍府的文武員也皆是他鄭梉門下走狗,升遷皆在其一念之間。

    昔日其父祖之所以沒有將後黎皇帝取而代之,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莫朝"的前車之鑒曆曆在目。

    這安南終究立國近兩百載,一直奉"黎氏"為正朔,他鄭氏就算有心取而代之,卻也要找個合適的時機。

    而眼下,明廷無故出兵安南,說不定便是他鄭梉更進一步的契機。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要建立在他能夠力挽狂瀾,擋住大明兵的攻勢,力保國土不失。

    那莫朝之所以在短短數十年便衰弱至此,除了其宗室訌,黎氏依然有大量的支持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莫朝之主莫登庸為了得到明天的支持,不惜自降份,接明廷冊封,並主割讓領土。

    正因如此,莫登庸於安南百姓心目中並沒有太高的聲,自然也沒有人願意支持其政權。

    "改元換代,那是後話了。"

    "當務之急,還是要將兵攔住。"

    鄭梉終究是權傾朝野的雄主,並沒有因為自己長子的幾句吹捧便喪失理智,很快便話鋒一轉,開始借著桌案上的燭火,與旁長子討論起應付兵的對策。

Advertisement

    年關之前,他雖是通過書信,與偏居南方的"阮主"重修於好,並確定雙方為同一陣營。

    但"阮氏"能夠在其父祖的掣肘下,依然於南方割據,自然不是易與之輩,那老謀深算的阮主僅僅是象征的派了幾千"銳"趕來嘉林助戰。

    也許知曉此舉會在日後落人口實,隨同數千銳一同抵達嘉林的,還有足以供應數十萬大軍半年所需的糧草,且阮主還書信中言明,後續還有糧草源源不斷的運抵前線。

    他們安南國本就盛產糧食,尤其是阮主所割據的南方,更是不論氣候如何,皆能夠做到"一年三",糧食儲備極其富。

    若非如此,阮氏政權也無法得到紅夷人及佛郎機人的支持,繼而與他們"鄭氏"對峙。

    鄭梉自是知曉,阮主心在打著"坐山觀虎鬥"的念頭,但明廷來勢洶洶,他也不會自陣腳,隻能將此事暫且記下。

    待到日後大明退軍,在一並與阮氏清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