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
第67章 釣黃鱔
葉耀東說完扭頭就要回家,卻被阿正拉住,「急什麼!我們能不知道水位上漲看不到啊?是小小說他昨天去稻田檢查排水,看到了壟岸邊秧田一面好多新打的黃鱔。估計是稻田被淹,它重新找了,他想著颱風剛過,大家家裡肯定忙著收拾,所以等到這會兒太沒那麼大了才來我們。」
「這還差不多,鉤子跟蚯蚓都帶了嗎?」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
「帶了帶了,還用你說?」
「那你們等我一下,我去換雙雨鞋,拿個水桶。」
好幾十年沒釣過黃鱔了,他也興趣的,他也就這點鄉下人的好了。
出來後他又好奇的看向小小,「昨天你們稻田裡魚多嗎?」
「還行吧,鯽魚,鯉魚,草魚都有,草魚大隻,其他魚都小的很,也不知道哪裡游過來的,伱們要不要?要就去我家拿,難吃死了,也不知道我爹拿回家幹嘛?」
大家都搖搖頭,這時候他們海邊人都不怎麼喜歡吃淡水魚,覺得土腥味太重了!
只有葉耀東不客氣的說:「你們不要我要,晚一點去你家拿草魚跟鯽魚,鯉魚我就不要了。」(5,0);
他不喜歡吃鯉魚,他喜歡吃紅燒鯽魚和鯽魚豆腐湯,草魚紅燒也不錯。
昨天他大哥二哥去田裡檢查也沒說抓點魚回來,估計是嫌小,而且吃慣了海魚也嫌淡水魚不好吃。
一行人慢悠悠的走到馬路上,又往東橋村的方向走,他們村里人的田地都在與東山村的接位置。
才7月出頭還沒開始秧,田間地頭上空的,晚稻要7月中下旬才會開始秧。
走在髒兮兮的田間,葉耀東看著自己一腳的泥,還好穿雨鞋了。
其實五月份釣黃鱔最好了,那會兒氣候變暖,水溫上升,黃鱔從越冬的泥鑽出,聚集到田間、塘、等比較寬敞的淺水域,覓餌育。這時食慾旺盛,是釣取的最好季節。
小小放下水桶,「釣竿跟蚯蚓你們自己拿,桶里有空瓶子,各自倒一點蚯蚓,一人分點。」
他們的釣竿很簡易,就自己隨便做的,一小木綁著線跟魚鉤,別看很簡易,還是可以多次使用的。
葉耀東拿過他們桶里的小木,跟裝蚯蚓的罐子,在竹籤末尾的鉤子上穿上蚯蚓,蚯蚓穿鉤不鉤尖,其他人也都穿上已經開始尋找了起來。(5,0);
「各自行了。」
「老規矩,比賽看誰釣的多,最的下次喝酒洗碗!」
哦,原來還有這規矩,他都差點忘了。
黃鱔在水中,一般都是自己在泥中打或在天然的泥或石中居的,所以釣黃鱔首先要會找黃鱔。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黃鱔都有通氣孔,因為泥土裡不止住著黃鱔還住著蚯蚓小蟲,他們之間的相互通著可以借用鄰居的通氣,晚上進食也不一定就一直在一個地方出。
有時被一片小草,擋住,或者水不夠清澈,還有很多小浮蓮。
但是黃鱔在泥岸邊一定有,這時候就要靠手指找,用食指或者中指,在離水5到10公分之間的岸邊以30度至45度的角度手指全部。
覺裡面突然空了,拿開手指能看得到有水,部空間很大可以挖開點釣,說明找到黃鱔的窩,有時候上面會有泡泡,有泡泡的話那這就是傳說的護仔了,就是抱窩的黃鱔。
也有眼能識別的,位於水線之上8厘米範圍區域仔細尋找也能看到。
葉耀東剛走幾步,就看到腳下泥岸邊周圍有多個圓潤的,大概有他大拇指細,正準備放到裡去,就聽到小小了一句,「釣到了一條!」(5,0);
「哦?還大的,看起來有半斤了!」
阿威也欣喜的說:「我也釣到了一條!好像有點小。」
「老子也釣到了!」
在大家都有收穫時,葉耀東也不著急,在口勾尖朝下,逗釣了一小會兒,清楚看到裡的水有進出的現像,而且還聽到「啪啪」的聲響。
上鉤了!
一條特大的,目測有七兩左右的黃鱔被他釣了出來,看起來賊。
這時候野生黃鱔個頭普遍也就二三兩多的樣子,達到4兩重的黃鱔都很見,他這條真的超大隻了。
幾十年後,隨著人們生產生活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農村田裡的野生黃鱔越來越了,像這麼大隻的,一般都是養的。
運氣不錯,第一釣就釣到這麼大條的,葉耀東瞬間激滿滿,將它放到桶里,又繼續上餌,換下一個口。
這時候田間多的是黃鱔,好釣的很,基本不費什麼勁,而且壟岸邊很多都是新打的,有的都有黃鱔覓食所留下的痕跡,好辨別的很。
才釣了兩條,葉耀東就看到兩個抱窩黃鱔(產卵的黃鱔),因為口有泡沫。(5,0);
這種的他就沒放餌下去釣了,因為黃鱔釣走後裡的鱔魚籽,或者剛孵出的小黃鱔一段時間後會全部死去。
可持續發展麼!
何必絕人子嗣?
以後野生黃鱔可是會越來越的!
他慢慢挪著位置,水桶里的黃鱔也越來越多,有大有小,最大的就屬他的第一釣了,小的也都有二三兩。
將罐子裡的蚯蚓用完後,他也直起腰背了懶腰,太也快落山了。
朝不遠或蹲或站的幾個朋友喊道:「喂,太下山了,收工回家吃飯了!」
「最後兩條蚯蚓了,讓我釣完!」
阿嚷嚷了一句又繼續蹲下去,其他人不管釣完了沒有,都往外走。
「你們釣了多啊?」
「15!」
「16!」
「13!」
「哦~你洗碗!我18隻!」
「真的假的啊,我看看……好像是比我們多,早知道我就多拿兩隻蚯蚓了!」阿正嘆了口氣。(5,0);
「別急啊,還有阿沒好呢」,阿正朝遠正站起來的阿喊了一下,「阿,你釣多條了?」
「這兩條釣了有16!」
「好吧,下次我洗碗。」
願賭服輸!
「快點,趕回家吃飯了,都扁了,正好拿回去下鍋燉。」
這一桶也有5-6斤了,葉耀東在心裡默默數了一下人頭,家裡17個人,正好夠一人一條,還能多剩一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