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蕤道:“貞先生說你福澤深厚,我原還不信,直到看了這玉訣十三篇,才有些信了。”
江朔聽得一頭霧水,道:“趙夫子,我二炁無法化解,命在旦夕,怎倒了福澤深厚之人了?”
趙蕤輕嘆一聲道:“原來你已知道了……”
江朔道:“那晚你和貞先生說的話,我盡都聽見了。”
趙蕤道:“聽到了卻也無妨,現下已不需瞞你了,你到陶弘景為何要將玉訣篇藏起來”
江朔被他這沒頭沒腦的一問,不得要領,答道:“我不知道啊,趙夫子你從帛書上看出什麼端倪?”
趙蕤道:“原來三茅真君說《上清大真經》不須金丹之道,讀之萬遍,便可證道,并非虛言,當然這里所說的證道應是功臻于化境之意,并非神仙虛妄之事,只是這玉訣的法門太過詭異,常人難以修煉,故而大宗師要將其去。”
江朔問道:“玉訣既是《大真經》首篇,那也是玄門正宗的功夫,再難總也是練之有益無害,卻為何不能為世人所知呢?”
趙蕤道:“玄門正宗不假,這功夫卻幾乎無人能練得。”
江朔瞪大了眼睛著趙蕤,趙蕤不待他發問,續道:“玉訣開篇確是存思、煉氣的法門,后半部卻要人將練的功盡皆化去,才能更上一層樓,如此練而后化,化而后練,方達臻境。”
江朔道:“這可奇了,好不容易練的功卻要化去,那不是白練了麼?”
趙蕤道:“這便是玉訣的神妙之,這法子是以人為丹鼎,練功如煉金丹,將元炁煉化,力便更純。只是化功之際須得化的一干二凈,只要殘留得一點一滴,則再練之際必然反噬而走火魔,五焚而死。因此說要‘清齋,虛中吐納者’,然而如你所說力來之不易,如何舍得盡數化去?就算下定決心化去力,但這力乃存神煉養所得,真要化盡卻也是千難萬險。但就算力未化盡,見此無上心法而不修煉,又需要多大的定力才能把持得住,因此才說不可妄讀。”
江朔道:“那讓沒練過功的人來練不就不用化去力了麼?”
趙蕤搖頭道:“還是不行,所謂煉化、要先煉而后化,如無力基,修煉化功玉訣之際五臟翻轉錯位,那也是立時就死咯。”
江朔道:“照夫子這樣說,那不是無人能練此玉訣了麼?”
趙蕤又哈哈大笑道:“確實,能連此功法者萬中無一,就是趙夫子我未中毒之時,也不敢說能練,現在中了毒,中炁虧空,更是不能練了。但江小哥兒,你可以練啊。”
江朔吃驚道:“我能練?”
趙蕤道:“是啊,普天之下只有一人能練,那便是你江朔江溯之啦!”
江朔糊涂道:“這卻是為何?”
趙蕤道:“哎……你平日里聰明伶俐,怎地想不明白此中道理?別人是恐怕功修為不夠,你的二炁卻是世所無匹;別人是力自生難以化盡,你的力卻本非己有,易于斬斷;別人是舍不得化去力,你卻是非化去不可。你說你是不是最適合練這玉訣上的功夫?”
江朔頓時醒悟,喜道:“確實如此,這麼說我有救了?”
趙蕤哈哈大笑道:“何止有救?練之后你二炁化為自所用,功還要大大的上一層樓呢!”
江朔一喜隨即黯然道:“貞先生說高深的功需要幾十年如一的苦練,但我只有至多兩年的命了,這玉訣雖然神妙,現在修習只怕也已來不及了。”
趙蕤道:“此言差矣,但凡有一線之機就不該輕言放棄……況且如是別的功夫,講究循序漸進你或許確實來不及,但這門功夫你本不需要從頭開始練,二炁是現的,只需從化炁開始練就行咯。”說著他抬頭了一四周,道:“這句曲恐怕就是留下玉訣并在壁上刻下神樞劍的前輩練功的地方,畢竟化去畢生功力可不是好玩的,前炁已化后炁未生之際,便如毫無力之人一樣,因此要尋個好的藏之。”
江朔道:“這位前輩難道就是陶弘景大宗師麼?”
趙蕤搖頭道:“只怕不是,神樞劍圖側所注文字與玉訣相同,都是漢篆,而陶祖師所注卻是南朝的楷書,筆大異其趣,不過陶宗師肯定知道這功夫的關竅所在,才將其藏在句曲中,看來積金門也是為此而設的機關,如功修為達不到修煉玉訣的要求,那自然就無法打開門的斷龍石,反過來能打開門進句曲之人自然就有修煉這門功夫的資格了。”
;江朔喜道:“那如果練玉訣上的武功,我們是否就可以出去了呢?”
趙蕤道:“現在先不想這麼多,你先練起來再說。啊呀……這里什麼都好,就是沒有吃的東西,老夫子一輩子好口腹之,現在再練辟谷恐怕有點晚了。”
他以猴語問白猿這里可有吃的?吃食乃萬之本,白猿一聽當即領悟,帶趙蕤、江朔到一潭水邊,中有幾這樣的水潭,遠看都一樣,只道是一潭死水,走近卻見此潭與別潭不同,水中鱗閃,原來竟有游魚,江朔吞了龍珠之后目力極佳,此時雖天已暗,但他仍看的清楚,原來是一些青灰的大魚,由于潭底多生青苔,因此離得遠了看不見水中的青魚,走近了方能看清。
江朔大喜躍水中,他在南陵就常陪伯禽在溪水中捉魚,更兼這潭里的魚怕是從未見過人,不知閃避,江朔很快就從潭中抓起一條青魚,撈上來細看這魚類似鯰魚卻有鱗,雙目灰蒙蒙的不能視,看來這些潭水與地下暗河連通,地下河中的盲魚便游到這潭水中棲息。
江朔在李白家常做幫廚,于殺魚、烹煮之事亦知一二,他見趙蕤腰間蹀躞帶上掛著“蹀躞七事”等一應品,便問趙蕤討來小刀將魚收拾干凈,此刻也不管是否暴殄天了,找了一個尺寸合適的嵌玉銀盤來盛水煮魚。
趙蕤見譚邊有枯樹干,想是從七曜孔竅跌落下來的,樹干早已朽爛,上面長了不黑的大花,他走近了摘下一朵拿在手中仔細觀瞧,又嗅了嗅,喜道:“原來是樹。”
江朔道:“趙夫子,我看這是菌子,你怎說說?”
趙蕤道:“樹可不是,樹乃木耳之大者也,茅山多產木耳,不過這麼大的卻是見。”
趙蕤和江朔一起撿拾掉落在地上的枯藤老,聚攏生了一堆火,將盲魚放在銀盆,趙蕤常年風餐宿,隨帶著鹽巖,江朔刮了些鹽上抹在魚上,再碼上樹一齊煮,不消片刻魚煮了,香氣四溢,兩人了一天也顧不得找尋餐,江朔削了四條樹枝當做筷子,和趙蕤一起直接在盆里撈魚吃,這盲魚甚鮮,雖只有鹽調味亦覺味。
那白猿從未見過生火做飯,聞到煮魚的香氣,也湊過來手鍋來撈,卻不得其法被燙得吱哇,引得趙蕤江朔二人哈哈大笑,江朔便也撈了一大塊魚吹得涼了與白猿,白猿著急忙慌塞里,果然比平素所食的生魚鮮得多,不手舞足蹈喳喳好,又引得二人大笑不已。這一日二人得白猿相助多矣,此刻只二人一猿,二人早已不將白猿視作畜生,同鍋就食也全不以為意。
的吃了一頓魚,也覺得乏了,料想這神仙府之也不會有野,二人攀回方,此勢高干燥,二人便席地而臥躺下睡了,白猿自攀著藤蔓去了,不知所蹤。第二日醒來,見地上各類野果高高的堆一個尖堆,原來白猿本單純,昨日吃了二人的魚,今日便要請二人吃果子。
兩人胡吃了些果子,趙蕤便開始教江朔修習玉訣上所載散功化炁之法。玉訣雖有圖畫、文字注釋,但圖畫簡略,文字晦,古奧難懂,幸得趙蕤是家功夫的大行家,又是天下聞名的文學之士,他先自研讀,將玉訣的意涵領會無誤了,再一一拆解詳細教給江朔,若不是有趙蕤在,僅憑江朔一個年,雖然識字不,但也難以將經書的容融會貫通。
玉訣十三篇第一篇即是江朔先前見白猿所練的叩拜功夫,謂之“謹請”,其實是門心法,其后有“存思”、“真思”、“次思”、“徊風”、“神定”諸篇,盡都是凝練聚氣、逐級修煉的法門,這前六篇雖然神妙,但與道家功修煉之法一脈相承,趙蕤只一天便全然領會。
至第七篇時卻無篇名,筆鋒一轉改述化炁之法,如“存思篇”說:“九帝不絳宮,穿尾閭,上泥丸”,說的是凝神守一,不為外界所。第七篇卻說:“九帝亦下穿絳宮,下關之境,又九帝九中關之境,皆覺照于外,令一與日月之合。”卻是神散于外,我兩忘,全然相反的路數了,其法不但與前六篇大異,與世上所有功修煉的法門更是全無相通之,趙蕤讀來亦常覺難以索解,以他的才學,也用了五日方才全盤想通,心中默默演練數遍,再無一疑問之。
趙蕤便從第七篇開始講解,又用了三日時間將七篇逐圖逐字地給江朔講解了一遍,江朔記極好,悟又高,將心法口訣都記得滾瓜爛,趙蕤見他領會無誤了,第四日才準他開始習練。
一個從小體弱多病的富商之子,在尋求續命之法時,意外走上了修仙登天之路!大唐盛世,天下安泰,風調雨順,百姓安居。千年後世,魔物吞天,妖鬼橫行,遍野哀鳴。西遊再現,大聖鬥天,天蓬下凡,捲簾重生。莫名的穿梭與輪迴,虛實掩映,真幻交織!是預言中的夢境?還是尚未發生的現實?他能否打破命中註定的魔障,消弭還未發生的三界大劫,挽救蒼生於水火?
禦劍乘風來,除魔天地間。 這是一個屬於劍仙的故事。 且看林凡駕馭飛劍,震懾三界!
來到綜武世界,成為一個錦衣衛總旗,所練功法竟然是難練易破的童子功。 幸好有逆轉功法缺陷系統,任何武功的缺陷都可以被逆轉。 龍象波若功修煉速度會越來越慢?全部練成要千年?逆轉之後,修煉速度越來越快。 五毒真經修煉越深中毒越深?逆轉之後,百毒不侵。 葵花寶典、吸星大法、七傷拳、魔刀……靠著一門門缺陷極大的功法,他挑翻整個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