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長也點了點頭,覺得柳盼兒的這個辦法不錯,“大家有私心,我可以理解。現在不死了,你們就有各種各樣的小心思。
行,畢竟這些糧食,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是你們辛辛苦苦積攢的。現在就按照元青家的說法,現在給一斤糧食,到時候村里還還一斤半。
能行,就繼續;不能行,就分開做飯。我算是看了,大家到了新的地方,沒有危險了,一個個地都想占便宜,也不想想,哪來的這麼多便宜可占?”
柳盼兒想了想,說道:“如果大家不愿意,我家就退出了。村長大叔,我家三兩銀子,你家出三兩,總共有六兩銀子。鐵犁四兩銀子一副,咱們分一副鐵犁,二兩銀子的糧種。
咱們還有兩頭牛,能開很多荒地,不比跟村里人合伙強啊?明明你是好意,可現在剛過了安穩的日子,就開始算計,我最煩這樣的人。”
周翠花聽到柳盼兒的話之后,頓時紅了眼睛,“都是你當這個破村長,勞心勞力,一路上出錢出力,可有誰領你的好?散伙,不干了,誰樂意當這個村長就當,我們不當了。”
周翠花其實不是真的埋怨丈夫,而是埋怨村里人不知好歹。
村里三頭牛,家和柳盼兒一家一頭,都是給村里用,可村里誰記得他們好了?
李太最近看到兒子兒媳婦很辛苦,但村里人越來越過分,非常生氣,“村里人說得好聽,一到做事的時候就拉,那就算了吧。我們跟元青家的合伙,誰愿意合伙的,就來報名,把糧食拿出來,算是村里借的時候,以后還換,不白吃。”
村里人一聽說要散伙,大家都傻眼了。李村長可是村子里的主心骨,有什麼事,由李村長拿主意,大家跟著做,準沒錯。
之前在大渡河對岸逃荒的時候,村里人不聽李村長的,那麼多人往林子里鉆,死的死,傷的傷,可慘了。
現在又聽是借糧食,不是白給,村里人頓時就愿意了。
畢竟他們也要吃飯,到時候還能得到糧食,這算是賺了呀!
李二愣子家人多,所以存的糧食也多,但他們家沒銀子,所以買糧種和買鐵犁的時候,他們沒出錢。
如果散伙了,他們一家就算人多,但沒有牛,沒有鐵犁,豈不是只能用手挖,那一天能開多荒地啊?
于是李二愣子嘿嘿笑笑,上前給李村長賠個不是,“村長別生氣,我也不是故意不借糧食,我就看不慣那些明明有糧食,還吃村里的糧食,就會占便宜。”
李村長瞥了一眼李二愣子,翻白眼,“你不就是這樣的嗎?”
李二愣子苦著臉,“村長,我家沒有銀子,就這點糧食,人那麼多,萬一挨,我家還得干活,怎麼能撐下去呢?”
李村長瞪了一眼李二愣子,然后環視四周,對大家說:“反正隨意吧,沒有糧食就散伙,現在開了多,就分多。
沒有足夠多的良田,等欽差顧大人看到咱們并沒有辛勤干活,再把咱們趕回玉府老家。以后你們再隔幾年逃荒,反正我家老實肯干,開個二三十畝地,總能留下來安家落戶。”
李二愣子見李村長真的生氣了,立即轉頭對大兒子說:“你個傻小子,還愣著做什麼,趕把咱們的糧食扛兩袋過來?”
李二愣子的大兒子,趕扛了兩袋糧食,一袋米和一袋面。
不僅如此,李二愣子趕催促柳盼兒,“元青家的,趕記下來,這兩個口袋你也收著,到時候就按照這樣的口袋,給我們三袋就行。”
其他人也陸陸續續拿出來家里的糧食,這家一袋,那家兩袋,紛紛圍了過來,“村長,我們也借給村里糧食,可別散伙啊!”
所有人都知道離開李村長的帶領,他們就算能開荒,但也會很多。這樣吃虧的事,他們可不干。
現在一天能開十幾畝地,如果分到一家,估計半畝都難。更何況不是誰都能用上鐵鍬鎬子鐵犁,更不是誰家都有黃牛。
柳盼兒拿著一塊新木板,用燒黑的樹枝記錄下來,當然了,把家和李村長家的糧食也記上,以后村里也要還他們糧食。
本來不想計較,但現在這些人跟斤斤計較,那也斤斤計較,才公平。
看到竹棚里有二十多袋糧食,周翠花心里松口氣,“當家的,既然現在糧食收上來了,就干到糧食吃完那天。到時候開的田暫時屬于村里,等到還完糧食和買種子的銀子,再把剩下的糧食和地分給大家。”
李村長也點頭,“行,那就這樣,現在每天能開荒十幾畝,這些糧食能吃十天,差不多一百多畝了。剩下的時間,大家各憑本事。”
柳盼兒點了點頭,“我贊,本來我不想計較的,但現在大家這麼斤斤計較,那我也計較了。
我家的牛和村長家的牛,每天都出工,我們也不能把自家的牛白白給村里人使用。所以我要求分地的時候,牛也算一個年人分田。大家同意嗎?”
另一家有牛的李大埂家,連忙舉手,“我贊,我家的牛,早出晚歸,跟人一樣,也不能白給村里人用。村里人要是不同意,那我就不讓我家牛去開荒了。”
耍賴皮占便宜,誰不會?
更何況,這個要求很正常。
村里人即使心里不高興,但人家有牛啊,就是這麼氣。
李二愣子訕訕說:“那也是應該的,沒有牛,就憑咱們手開荒,一天也開不了那麼多。”
于是柳盼兒把這些也寫在木板上,定了下來。
柳盼兒回來之后,劉氏小聲嘟囔,“三弟妹,就應該這樣,我覺得村里人,現在過上了安生日子,就開始有小心思了。”
柳盼兒笑笑,“人就這樣,本如此。大嫂,你別急。咱們兩個配合好,帶著孩子也能開荒。”
劉氏點頭,“對,就跟村長說得那樣,咱們有牛,拿出去的銀子買了一個鐵犁。別想著事事關照他們,可人家也不一定領,甚至還得寸進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