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隻是沈兵在心糧食問題。
李斯在邯鄲就拿著自各方彙集的報整理好的奏摺去見嬴政。
此時的嬴政正為沈兵擒下了楚王而龍心大悅,正在帳中一邊喝著酒一邊聽著築聲,時不時還跟著節奏拍打案桌發出幾聲贊。
李斯匆匆走進帳蓬,在嬴政案旁拱手道:
「臣有事要奏。」
嬴政有些不快,回道:
「何事如此焦急?待寡人聽完這曲再說。」
李斯不說話也不退下,就保持著拱手的姿勢。
嬴政原本還想不加理會繼續樂,但李斯在一側就這麼立著顯得有些格格不,過了一會兒便連嬴政都沒了興緻。
「罷了罷了……」嬴政掃興的揮退了下人,語中帶刺的問李斯:「丞相要奏的事可比沈兵攻下壽春還急?」
李斯回答:
「雖是不比壽春,但也不遠矣。」
嬴政「哦」了一聲:
「說來聽聽,寡人倒想看看丞相如何攻下另一座壽春。」
李斯當然知道嬴政不悅,但他不為所,說道:
「大王,這數月來我軍連下趙、魏、楚三國,雖戰無不勝但幅員增長過於迅速。」
「而趙國連年災害冗待糧食救急。」
「魏國又在沈兵水淹項燕時良田毀損過半。」
「楚國則有項燕堅壁清野並帶走遷移大批勞力。」
「而我大秦則因接連征戰用盡存糧……」
李斯這分析得是。
這剛打下來的幾國都存在這樣那樣的糧食問題,就連秦國也不例外。
所以凡事都有其兩麵:勝得太慢不好,突然間勝得太多也不好。
這其中尤其是楚國。
楚國是唯一一個有準備而撤退的國家。
其兵士為了不將食留給秦軍,一路有意破壞焚毀作,留下的大多是需要糧食的老弱。
雖然在此之後因為沈兵的妙計在汝、壽春及時搶回了一些勞力,但這些勞力與遷移的人口相比不過是九牛一。
嬴政不耐煩的揮了揮手,道:
「我等不是在汝、壽春兩城繳獲大批糧食嗎?」
「何況此時距收不足兩月,丞相何需如此擔心?」
李斯回道:
「大王,汝、壽春兩城的糧食雖多,但也隻夠壽春及我軍而已。」
「楚國還有數十萬百姓食無著。」
「此時雖距收不足兩月,但經臣計算,便是將我等所產糧食盡數用於百姓,也隻能維持兩月。」
「到時……」
接下來的問題就不需要多說了。
如果所有收的糧食隻夠兩個多月,那如何能維持到下一次收?
到時就別說打仗了,百姓的生存都會是個問題。
而百姓的生活如果問題,政局必然不穩,於是各地必會有大……
嬴政不敢繼續往下想,表也漸漸嚴肅起來,他起來來回回的在案前走了幾圈,然後問:
「那麼以丞相之見,我等該如何解決?」
李斯回道:
「稟大王。」
「據臣所知,燕國以北因冬季寒冷作無法過冬,因此作通常是春種秋收。」
「此時正值春季,若能以燕國作為種在魏、楚等地播下……數月之後便能收。」
「到時我等便無糧食之憂。」
嬴政當即便允下了:
「卻是妙計,便依此法行事。」
「寡人再讓那燕王送些糧食來!」
燕王要是聽了這話,隻怕心中又是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了。
話說這燕王喜原本就為了湊足秦軍要求的糧食而激起民怨……這次民怨可不像往常一樣那麼容易平息。
因為這可是奪了百姓用於過冬救命的糧食,百姓沒法活當然就要去、去搶或是落草為寇。
不過落草為寇還是數,燕地冬季極為寒冷,到野外「落草為寇」幾乎就是找死。
但就算這樣結果也不樂觀,因為這冬季燕國發生的命案比往年多了數十倍。
被搶的大多是有錢有糧的商賈和宦,甚至還有幾次小規模的暴。
燕王喜幾乎是把都城翻個底朝天也沒能找出多反賊。
究其原因,便是那軍隊的兵士往往也是窮苦人家,他們中許多人本就是害者,於是匪了一家……
這看起來似乎不是什麼大事,但卻已說明燕國人心已散。
有句話「心似野馬易放難收」,這人心一散,燕王喜再想收回來可就難了。
在這況下,嬴政又再要求燕王送糧,豈不是雪上加霜?
不過當然,嬴政說的不是「送」,而是十分客氣的說「借」。
然而任誰都知道這糧食是有借無還的。
但燕王卻沒辦法,這要是不送糧的話,改天秦軍又兵臨城下了。
此時的燕王喜是更不敢得罪秦國。
要知這秦國可是在攻燕之後接連打下魏國和楚國的……這差點讓燕王喜驚掉了下。
另一麵卻又在暗自慶幸:好在當初投降的早,否則早就跟魏王和楚王一樣被擒了去了。
其中魏王投降後還被砍了腦袋……這或許是因為嬴政不恥魏王假的為人。
另一方麵,燕王喜又在心裡罵了一遍太子丹:
「這廝好沒眼,他還道聯合數軍便能擊敗秦軍幫趙國收復失地。」
「豈料秦軍不僅能敗燕代聯軍還能亡魏攻楚。」
「他死了倒輕鬆,卻留寡人在此左右為難陷窘境。」
燕王喜也不想想,秦軍之所以能攻魏,完全是因為他提供的大批糧食。
因為心下對秦國極度恐懼,所以燕王喜沒敢拒絕嬴政的「借糧」。
且其速度極快,馬上就籌備好第一批糧食並由黃河逆流而上運至邯鄲……
此時已進春季氣溫轉暖,黃河河口已解凍。
且黃河雖是四季都有汛期,但以春季最為平緩汛期也最短,所以春季最適合航運及修築水利設施。
麥種運輸方麵也不問題,嬴政直接就將這些麥種由黃河至大梁,再由汴水進沙河通往楚國各地。
從大梁汴水起就是順流而下,所以耗時也不長。
燕王這邊的問題解決了,李斯這邊卻還有問題:
「魏國還好說,其百姓勞力充足,隻要調配得當要度過難關並非難事。」
「但是楚國……便是有糧卻無勞力可耕種。」
「我大軍正在淮河一線與楚軍對抗,無法盡數屯田……」
嬴政想了想,就回答道:
「將楚軍戰俘充作勞力屯田。」
李斯搖了搖頭:
「即便如此也遠不足屯田之數。」
嬴政又說:
「讓婦人也去屯田……」
這話或許有理,都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了,婦人如何不能屯田?
然而這隻是嬴政這樣的高位者一廂願的想法罷了。
古時的婦人在家可不是沒事幹,們要麼就是在家織布要麼就是「舂米」,一天到晚舂,否則一家人都吃不上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