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宴平一回京就接了個可能會得罪宣和帝的案子, 宣和帝正式表態之前,阿與趙宴平都無法預測結果,自家沾了事,為了避免給親朋好友帶去麻煩, 一家人就冇去任何故府裡走, 反倒是親戚們主登門來瞧他們了。
現在宣和帝升了趙宴平的,還在朝堂上誇了趙宴平一頓, 眾人後知後覺地回過味兒來, 原來宣和帝本就冇想偏袒什麼表弟表哥的, 隻是藉著這個案子瞧瞧大理寺一乾員的公允之心罷了。
自然有人後悔冇能堅守本心,但那都與趙家無關了,危機解除, 一家人都是喜氣洋洋的,正式預備起了過年。
大雪下了兩日,放晴之日, 也是員們放年假的第一日。
趙宴平與阿決定先帶著孩子們去給盧太公請安。
年初的時候盧太公過的八十大壽,一家人遠在江南冇能趕上, 這次除了去探老太公,也是要補上壽禮。不提師徒間的分, 就說盧太公對趙宴平的幫助, 如果當年不是盧太公支援趙宴平破繡娘一案, 又怎麼會有後來趙宴平的初鋒芒?
阿、趙宴平都很激盧太公。
孩子們就是單純的敬盧太公了,瞞著爹孃也都準備了自己這份的壽禮。
趙宴平與阿坐了一輛馬車,孩子們坐了一輛, 三兄妹都長大了不,五口人再一輛也太寒酸,趙家好歹也是皇親國戚了, 多買一輛馬車還是買得起的。
“大哥你要送老太公什麼?”六歲的趙昉先問兄長。
孟昭笑了笑,從袖中取出一封信,解釋道:“我做了一首賀壽詩。”
趙昉對詩詞這些冇興趣,轉頭問姐姐。
初錦不告訴弟弟。
趙昉哼了哼,起膛,作明顯地拍了拍他的小荷包。
初錦故意不問,孟昭配合弟弟,笑著問道:“昉哥兒準備了什麼?”
趙昉一揚下,得意地道:“不告訴你們!”
孟昭就了男娃的腦袋瓜,聊完禮,孟昭對初錦道:“三年了,不知盧儀是不是還像小時候那般淘氣,等會兒到了國公府,妹妹防著他點。”
月初梅氏來趙家做客敘舊,盧俊、盧儀兄弟倆都在學讀書,並冇有隨同。
盧儀與初錦同歲,隻是小了幾個月,兩人幾乎是從小到大鬨過來的。初錦對盧儀最深的印象是那小子喜歡搶的首飾,還喜歡抓螞蚱、蜻蜓什麼的嚇唬,很是討人厭,要不是看在老太公、梅夫人的麵子上,就憑盧儀,初錦也不想去國公府。
麵上出抗拒來。
孟昭溫聲道:“男孩子都會頑皮一些,長大了就懂事了,就像盧俊,他小時候比盧儀還要貪玩,進了學便收斂了子。”
初錦也記得盧俊,那人最初是不太喜歡搭理,隻想跟哥哥玩,跑過去找哥哥,盧俊還嫌棄礙事,總是勸哥哥甩開。後來有了盧儀,盧俊果然有點當哥哥的樣子了,會在盧儀欺負的時候過來幫忙,教訓盧儀。
反正初錦對盧家兄弟都冇什麼好印象,比來比去還是自家的哥哥好,溫和文雅可親。
“誰說男孩子都頑皮的,哥哥就一直都很好。”初錦驕傲地道。
孟昭笑容不改,眼底卻掠過一慚愧。
他當年不是不想貪玩,而是不敢,怕爹孃會不喜歡他,逐他出門,等後來他想明白這一點,知道爹孃是真心把他當長子看,隻要他不犯大錯爹孃就不會拋棄他,那時他已經過了放縱貪玩的年紀。
.
兩輛馬車停在了理國公府門前。
昨日趙宴平派郭興來這邊遞了拜帖,國公府眾人已經知曉他們要來,盧太公、盧大人夫妻是長輩,就在暖閣裡等著,梅氏與現任吏部侍郎的丈夫帶著兩個孩子在前院的廳堂候著,一聽到馬車靜,猜到客人來了,便一起迎了出來。
盧俊與孟昭是好友,小時候一起玩耍,進學了一起讀書,雖然孟昭選了文科舉,他選了武科舉,但兩人友誼冇改,甚至孟昭隨父母南下守喪,盧俊也與孟昭保持著一年兩封書信的來往。
趙家眾人,盧俊最想的就是孟昭。
然而當他跟在父母後繞過影壁,往門外一,最先看到的卻是正由孟昭扶著下車的那個小姑娘。雪後放晴,反而更加冷了,裡麵穿了一條海棠的子,外麵披了一條梅的狐鬥篷,遠人家的屋頂白雪皚皚,便了這一帶唯一的一抹紅影。
當站到地上,帶笑抬起頭,出一張白裡的臉龐,杏眸黑亮水潤,就像夜裡的星星,盧俊突然被一種陌生又強烈的悸襲擊了,心撲通撲通跳的飛快,視線再也無法從臉上移開。
盧侍郎、梅氏都已經走出去與趙宴平夫妻寒暄上了,隻有十三歲的盧儀注意到兄長突然停了腳步,定在那裡如被寒雪凍僵了一般。盧儀奇怪,喊了一聲大哥,盧俊被他喚醒,猛地反應過來,若無其事地繼續往外走。
梅氏已經見過阿與孩子們了,這會兒就隻調侃了趙宴平一句,笑著恭喜趙大人升。
盧侍郎就正經一些,向趙宴平表達了他的欽佩之。
趙宴平不敢當。
看出趙宴平被誇的不自在,阿開始誇讚盧俊、盧儀兄弟倆來。盧儀畢竟還小一些,盧俊是真的讓阿差點認不出來,馬上就要十七歲的年郎,因為練武量長得更高挑,肩膀也更結實一些,穿一絳紅圓領錦袍站在那裡,玉樹臨風,瀟灑張揚,真是應了“俊”這個好名字。
“練武就是好啊,看看俊哥兒,比昭哥兒高半頭了。”阿羨慕地道。
盧俊看向孟昭,角上揚起來。
孟昭也笑,並不介意自己比好友矮了一些。
梅氏道:“長個子有什麼用,他能有昭哥兒一半聰慧我都知足了。”
這話梅氏經常說,以前盧俊也冇當回事,但今日不知為何,母親那話他聽了隻覺得麪皮發燙,朝初錦那邊瞥了兩眼。
因為長輩們的話題在盧俊上,初錦也就打量了盧俊片刻,奇怪的是,以前與盧俊也算經常見麵,此時卻覺得這個拔俊朗的盧俊十分陌生。記憶中的盧俊要胖一些,一臉稚氣還是大孩子的模樣,眼前的盧俊已經像個大男人了,給人一種危險,就好像,如果與哥哥這樣溫雅的年待在一起,什麼都不用擔心,換盧俊,就會擔心盧俊可能要欺負人。
已經長豆蔻的初錦,第一次明白了什麼外男。
哥哥是家裡人,其他的無論兩家關係多好,隻要不是哥哥,便都是外男了。
在盧俊看過來之前,初錦已收回視線,安靜地站在哥哥孟昭邊。
寒暄過後,眾人移步去了暖閣。
盧太公、盧大人夫妻都在這邊。
盧太公頭髮已經全白了,鶴髮的,瞇著眼睛坐在椅子上,彷彿在打盹兒,又彷彿對趙宴平這個重回京城就揚名的徒弟毫不重視。
老人家這樣,趙宴平都不敢冒然出聲打攪恩師好眠了。
已經六十歲高壽還是世子的盧大人知道老爹在裝,老爹可以裝,他得儘禮數,笑瞇瞇地誇了趙宴平一頓,什麼年有為、臣子楷模之類的話。
趙宴平也是四十出頭的人了,竟被盧大人誇得臉龐微紅。
盧太公終於聽不下去了,咳了兩聲,醒了過來。
趙宴平立即跪過去,給久彆的恩師磕頭。
盧太公嫌棄道:“行了行了,瞎客氣什麼,彆給我整這套。”
趙宴平隻好站了起來,站在一旁,不知該說什麼。
阿笑著為盧太公祝壽,送上在江南新琢磨出來的味兒補湯,非常適合老壽星。
蓋子打開,那香味兒讓盧大人都咽口水,可惜盧老太公冇有一點要分給兒子的意思,一手捧著湯碗一手舀湯喝,眼神就飛趙宴平那裡去了:“你的壽禮呢?”
這語氣,簡直是把趙宴平當自家兒孫,一點都不帶客氣的。
趙宴平拿出自己編的一本破案集,送了過去。他二十出頭就在武安縣當捕頭,到今日也算破了二十來年的案子,守喪這三年,趙宴平便將他印象深的一些案子記了下來,其中有荊州焚案那樣的大案,也有普普通通的並無死傷卻涉及到人倫的小案。
盧太公翻了兩頁,哼道:“你這是學我啊,還想出書了。”
趙宴平解釋道:“弟子冇有出書之意,編此書隻是為了給恩師解悶。”
趙宴平想,恩師年紀大了,也不能出門遠遊了,整日悶在家中,有些小案子看也能打發一些時間。
盧太公就勉強接了徒弟的孝心。
接下來該趙家三個小輩獻禮了,仍是從小到大的順序。
趙昉笑著將自己的荷包遞給盧太公。
盧太公打開一看,裡麵是塊兒壽桃狀的卵石。
盧太公瞇了瞇眼睛,這禮怎麼有點眼?
盧俊忽然在一旁道:“您辦七十大壽那年,初錦送的也是這種石頭。”
盧太公想起來了,跟著瞪了曾孫一眼,要他多!
再看小趙昉,腦袋低下去了,嘟起來,一副明明很委屈還要忍耐的樣子。
盧太公忙哄小傢夥:“昉哥兒聽我說,我就喜歡吃桃,你姐姐送過一個,你再送一個,兩個桃湊在一起雙對,我有你們姐弟倆的壽桃,肯定會長命百歲!”
趙昉心稍微好了些,卻仍是笑不出來了,退回了母親邊。
初錦真不知道弟弟心準備的是這個,現在見弟弟這麼難過,忍不住瞪了盧俊一眼。
盧俊訕訕的。
初錦變臉快,笑著將的禮獻了出去,是自己繡的柺杖把手的夾棉套子:“冬日天寒,柺杖在旁邊放一會兒就涼了,套上這個,您隨時用都不怕冰手。”
這禮也太實用了,盧太公非常喜歡,當場就指揮盧俊去把他的柺杖拿過來。
盧俊取來柺杖,孝順地幫曾祖父將套子套到了柺杖把手上。
盧太公稀罕地了又。
盧俊瞧著,竟然也覺得這棉套很好,跟著想到他冬日練劍手也很冷,心裡就冒出一個念頭。
等孟昭唸完他的祝壽詩,一屋子的人就分開說話去了。
趙宴平去陪盧太公,阿帶著初錦與梅氏走開了,盧俊讓盧儀陪趙昉玩,他將孟昭帶去了他的院子。
兩個好友聊了很久彼此的生活,說的口都乾了。
盧俊給孟昭倒了碗茶,他自己也喝,手端起茶碗,溫溫熱熱的,盧俊突然想起一事,對孟昭道:“初錦那棉套做的不錯,你讓給我做一雙手套吧,我練劍耍槍的時候用。”
孟昭掃他一眼,確定盧俊隻是直言快語冇有彆的意思,才道:“那東西並不難學,你想要,讓你們府裡的丫鬟繡娘去做。”
盧俊皺眉:“們都冇做過,哪有初錦做的好。”
委婉的他聽不懂,孟昭便直言道:“男授不親,初錦送你紅不合適。”
盧俊愣在了那裡。
都是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夥伴,他把孟昭當兄弟,那孟昭的弟弟妹妹也就是他的弟弟妹妹,一雙手套而已,孟昭居然跟他扯什麼男授不親?
“咱們什麼,你跟我見外?”盧俊不高興了。
孟昭道:“我跟你不見外,但對初錦而言,你是外男,該避諱的必須避諱。”
盧俊剛想說他也把初錦當妹妹,腦海裡突然浮現小姑娘桃花似的臉龐。
尚顯青的頭一滾,盧俊默默將話嚥了回去。
“罷了罷了,你說避諱就避諱吧,我不做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