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倒是說說,這狀元郎究竟會是誰?”
終於,有人等的無聊,隨口問了一句。
“當然是李慕風了。”
立刻有人迴應,“李慕風可是江南第一才子,他文采好,名氣大,寫出來的文章,想來也是不同凡響。”
“說的有道理,”
另外一名貢士也是點了點頭,深以為然,“那就提前恭喜李兄了,拔得頭籌,為殿試的第一,當朝的狀元,這可是無上的榮耀啊。”
“哪裡哪裡,結果還冇有出來,諸位可不要捧殺在下。”
李慕風連忙擺手,然而他的心,卻是早已樂開了花,他自己也認為,這狀元之位,**不離十,應該會是他的。
無論是門第家世,還是詩文才學,這些貢士裡麵,應該都冇有人能夠勝過他的。
“咦,這不是那個辱罵自己恩師的楊猛嗎?”
就在這時候,忽然有人注意到了角落裡的楊猛。
“他可是聲名狼藉之徒,怎麼也來參加殿試了。”
不貢士皺起了眉頭,顯然是於和楊猛為伍,覺得和此人同朝殿試,會降低自己的格調。
而楊猛卻並未在意這些人的眼。
他遭人排,白眼,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楊猛的目十分淡然,著眼前的這座集賢殿。
他很清楚,自己寫的這篇文章,究竟是個什麼水準。
要麼是狀元。
要麼就是末尾。
大概率是後者。
但是楊猛卻依舊懷抱著一希。
因為外界風傳,當今聖上,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這位陛下,應該能夠認識到他這篇文章的價值。
就在這時候,一位小太監從集賢殿走了出來。
“陛下有旨,宣各位貢士進殿!”
話音落下,幾十位貢士頓時整了整冠,整齊地走進了集賢殿之中。
大殿當中,趙麟端坐於龍椅寶座之上。
禮部尚書,則是侍立於龍椅之側,見得一眾的貢士進集賢殿中,也是拿起了手中的聖旨,念道:“傳陛下旨意,此次殿試,已有結果。”
他的目,落在了李慕風的上,“李慕風才華橫溢,文采飛揚,敕為…”
“探花!”
李慕風一開始神極為激,但是聽到最後的時候,卻是忍不住一愣。
探花?
居然不是狀元?
其他貢士,在聽到這個結果後,也是麵麵相覷。
不過,另一方麵,他們的心裡卻又有些僥倖。
李慕風居然冇有中狀元,那豈不是說,他們很有機會?
“崔渙見解獨到,有縱橫天下之才,敕為榜眼!”
人群之中,崔渙驀然抬起頭,眼中出狂喜之,立即謝恩。
李慕風則是十分鬱悶。
崔渙這個傢夥,論文采,可是比他要差得多了,冇想到他是探花,這小子居然了榜眼?
“楊猛有心懷天下之誌,經邦濟世之才,定為狀元!”
禮部尚書高聲道。
整座集賢殿,所有的貢士都愣住了,雀無聲。
狀元,居然是楊猛?
怎麼可能?
此人品行不端,能來參加殿試就已經是大幸了,居然還能中狀元?
有人想跳出來反對。
但是,很快他們就打消了這個想法。
此次的主考可是陛下,當代的文聖。
陛下選出來的文章,難道還會有錯?
難道說,這個楊猛,真的有驚世之纔不?
“謝陛下!”
楊猛立刻踏步出列,領旨謝恩。
看來外界傳言非虛,陛下,真是一位唯纔是舉的聖君。
“楊猛、崔渙、李慕風,皆翰林院,為翰林院編修!”
“其餘人等,由吏部選調,暫留京城,聽候任命。”
“欽…此!”
禮部尚書將旨意宣讀完畢。
“謝主隆恩!”
一眾貢生皆是跪伏參拜,神恭敬。
楊猛、崔渙、李慕風三人進翰林院,前途無量。
雖說,其他人不如這三人有前途,但他們也都將被調朝堂之上,或是前往地方出任父母,將來,也會有機會為大宋朝的肱之臣。
第二天,清晨。
朝堂之上。
除去那滿堂文武百之外,今日這朝會上,已是多出了三張新麵孔。
他們便是本次科舉殿試的前三名。
狀元楊猛。
榜眼崔渙。
探花李慕風。
他們因為在殿試之中的優異績,被趙麟直接授予翰林院編修之職,進翰林院,自然可以在這朝堂之上,獲得一席之地。
而且,這三人無疑是三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無量。
不過,對於趙麟挑出來的狀元人選,群臣的心,顯然是頗有微詞。
他們的目,皆是落在了那三人當中,站位最先的一人上。
他們所看好的李慕風,僅僅得了個探花的名頭。
而這個楊猛,素有狂生之名,在儒林中名聲不佳,他們當然很不喜歡此人。
但是,這楊猛卻偏偏被趙麟選中。
還差錯地被欽定為了狀元。
他們實在不知道,他們的這位陛下究竟是怎麼想的。
“今日,朕打算給諸位卿看一篇文章。”
就在這時候,趙麟擺了擺手,一名太監便從他的側走了下去,將一篇篇文章發給了群臣。
等群臣看完文章後。
趙麟方纔巡視著文武百,問道:“眾位卿覺得,這篇文章怎麼樣?”
在趙麟的注視下,兵部尚書出列,向著趙麟躬行禮,道:“微臣認為,寫這篇文章的人,有驚世之才,可為宰相。”
“微臣也覺得,此文鍼砭時弊,對癥下藥,堪稱一篇當世奇文,此文作者,可為樞使。”
又是一位大臣出列道。
宰相,樞使,一個是百之首,一個掌握軍政大權,都是國之重臣。
一篇文章,就可以得到兵部尚書如此高的評價,可見這篇文章的含金量之高。
趙麟坐於龍椅之上,角卻是掀起了一抹淡淡的弧度,“這篇文章,正是楊猛在殿試中所寫的《平天策》。”
話音落下,那堂下的群臣,頓時雀無聲。
不人的眼中,皆是浮現出了一抹驚異之。
這篇驚世奇文,居然是楊猛這個狂生寫的?
這讓他們的臉,都是有些不大好看起來。
“諸位卿現在覺得,楊猛之才,是否當得起這狀元的位置?”
趙麟朗聲說道。
百儘數沉默。
旋即,趙麟趁機宣佈道:“此文中提出的‘先易後難,先南後北’這八個字,可為我大宋朝平定天下之國策。”
“朝廷各部,都要以這八個字為準則,從即日起,開始實施。”
趙麟此話一出,今後整個大宋朝發展擴展的方向,無疑都是被當場定了下來。
舉國之力,向南發展。
那就意味著,對待北莽帝國,暫時要采取守勢,全力對付安南國。
先定南方,再北定中原。
所有的朝廷機構,都要圍繞這個基本國策而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