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穿越時空 女商(大清藥丸) 第149章

《女商(大清藥丸)》 第149章

“來來, 紅姑念姑,這邊。”

前半小時,林玉嬋拉上紅姑念姑, 悄悄來到趙家灣街口。

好大姐紅姑神忐忑, 捻著自己腰帶, 反復問:“不犯法吧?不會引來差吧?”

林玉嬋笑道:“放心。上海難民多,每天都有給故去親友燒紙的。只要別點著人家的房子, 沒人管你。”

紅姑系頭巾, 踮著雙半大不小的腳,靈活地跳過路邊一個臭水, 臉上現出笑意。

“妹仔, 要拿你的工錢也不容易,什麼異想天開的活計都得干。”

“習慣就好。”

林玉嬋說完, 塞給念姑一盒洋火柴, 一大兜子紙錢。

兩位自梳看著這個十七歲的小姑娘。一肚子主意, 那雙大眼睛看著純真,里頭也盛著不壞水兒。

們恍惚覺得自己也變年輕了, 回到了做閨時, 那調皮搗蛋、不知憂愁的歲月。

“正好給我老母燒點錢。”紅姑笑道, “托你的福。”

“左邊第四家, 去吧。”

兩人拎著紙錢,大大方方走進趙家灣街, 來到祥升號門口。

門板半落, 商鋪已經收工,一個伙計在刷刷掃地。

跟祥升號相鄰的一座大屋, 沒窗,明顯是跟商鋪相鄰的倉庫。

紅姑往地上鋪塊布, 念姑就地一坐,洋火柴一劃,開始燒紙。

……

林玉嬋自己來到巷子另一頭,找個屋檐下躲了,看熱鬧不嫌事大。

今天上午,蘇敏搬家,平白騙了一件小子。

也有收獲。蘇敏提醒:鄭觀應自己囤的棉花,賣出去沒有?

如果他還囤著大量棉花,那就說明,在這個消息靈通的買辦眼里,棉花價格還可以挽救一下。

Advertisement

如果他的棉花早就出手,那林玉嬋覺得,自己也別抱希,趕止損。

這陣子上海港的棉花價格上躥下跳,看似妖氣沖天,但林玉嬋始終覺得,價格是供需關系決定的。市場不應該是賭場。

不能意氣用事,像那個炒票的看門大爺似的,買進賣出全靠撞大運。

不如,先試探一下大佬的向。

自梳姐妹練地燒著紙,里念念有詞。那紙堆里漸漸放出紅

這年頭還不興“文明祭奠”。逢年過節遇忌日,老百姓想跟列祖列宗通一下,敘敘近況,拿出點紙錢燒一燒,太正常不過。

果然,幾個行人路過,對紅姑正眼不看,只是繞開了燃燒的紙堆。

焦黑的紙錢帶著火星,像一個個螢火蟲,隨風飛舞,卷空中。

林玉嬋目不轉睛地凝視著那團火。

祥升號里的鄧伙計掃完地,正要出來下門板,猛地看到路上有個人燒紙,皺皺眉,想說什麼,但又忍住了。

畢竟是陌生人。做生意的講究和氣生財,多一事不如一事。

林玉嬋遠遠的大聲咳嗽。

紅姑會意,點燃一團紙,作勢要往倉庫的方向丟。

“老母啊,你在那里要用錢就托夢……”

鄧伙計一下子急了,撲上去把那團紙奪下來,丟到街心。

“走走走,要燒紙別去,不看看這是哪里?”伙計聲音嚇得變調,沖進店鋪拿了掃帚,拼命將滾燙的紙灰往外掃,“別在這里,別在這里!走開!”

紅姑拿出和人吵架的氣勢,中氣十足說:“這街道也不是你家的吧!我想在哪燒紙就在哪燒,哪條律法我們老百姓燒紙了?”

念姑也說:“我們不僅燒紙,我們還要放鞭炮哩!”

Advertisement

說完,真從袋子里拎出一串鞭炮,往倉庫的方向看了看。

伙計見是兩個“悍婦”,尋思自己對付不得,趕,連連作揖:“大姐,好大姐,兩位姑,小的說錯了,煩請您倆挪幾步,我們鋪子里都是易燃的東西,萬一燒起來,咱們誰也賠不起啊!”

兩姐妹只好道:“好好,我換個地方。”

說著往邊上挪了幾尺,紅姑坐到相鄰庫房門口,念姑來到另一側大屋邊。

“老母哎……不孝給你送點錢……”

伙計左右看看,連忙又跟過去截紅姑。

“大姐大姐,這兒也不行,這里也是我家倉庫。您到那邊去。那家人厚道,肯定沒意見。”

說畢,指著三丈外的一間民居。

紅姑哼一聲,跟念姑對一眼,收攤走人。

-------------------------

“昨天我和紅姑念姑去踩了點,一切順利,沒被人懷疑。”天干燥,林玉嬋面前的茶杯已經見底,給自己滿上,“我估算了一下,鄭觀應在趙家灣街租著至三大間倉庫。以那樣的規模,里面囤著至兩千擔棉花。”

博雅總號小洋樓里,林玉嬋擺出茶座,把分管棉花的幾個手下都來開會。

其實也就常保羅、紅姑、念姑三個人。周姨作為家政阿姨,也隨林玉嬋搬來小洋樓,依舊做下午茶服務生,偶爾幫忙做點搬貨運貨的工作,也算半個員工,因此也應邀坐了個凳子。

常保羅看著周圍一圈娘子軍,有點恍惚,弄不清我是誰,我在哪。

不過林玉嬋一開口,就把他的心思拽回到事業上。

“那個姓鄭的,自己的棉花囤著沒賣,說明他對今后的價格走向是看好的。”常保羅來了氣,斯斯文文的臉上現出紅暈,說,“他卻反復催促林姑娘賤賣,可見居心不良。”

Advertisement

其余幾人也義憤填膺,幾道高低不同的聲紛紛斥責:“買辦沒一個好東西!”

林玉嬋默默冷笑。

呵。“良心買辦”。

“既然鄭觀應囤著棉花,就說明他手里有什麼常人不知的訊息。”說,“我的意思,咱們手里的棉花繼續留著。尚未去籽的照常加工篩檢。賬面上資金還能再撐一個月。這一個月里,我不信那價格會一直坡。”

常保羅拍桌子,十分書生意氣地表態:“對,不能讓洋人把咱們坑了!”

紅姑卻遲疑:“萬一那個鄭老爺,他也賭錯了呢?”

說完一句話,念姑忽然拉拉袖子。兩人雙雙臉紅。

原本自梳離群索居,見到不的男人都繞著走。

怎麼來上海幾個月,近墨者黑,居然不假思索的,截了這個書生經理的話?

一時間有點赧然。

林玉嬋裝沒看見,回答紅姑的疑問:“鄭觀應不是尋常人,我相信他的眼。如果連他都判斷錯誤,那我虧得服氣。”

鄭觀應是看準的大佬。這算是從歷史書中小小做了個弊。

旁人可不太理解,一個弱冠之齡的見習買辦,去年還在茶葉競標上輸與了林姑娘,怎麼就得到如此高的評價?

但也都知道,林姑娘的商業眼一向很毒。當初一百銀元收來四千斤茶葉,進而空手套白狼、賣出七倍利潤的神奇傳說,已經為博雅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常保羅早就繪聲繪對大伙講了。

林玉嬋拍板:“那好。保羅統籌,監督孤兒院工廠的運轉。紅姑念姑聽他指揮。另外……”

昨晚祥升號伙計,見有人在倉庫旁邊燒紙,那嚇出三魂七魄的樣子倒是提醒了。棉花易燃。存儲越久,火災患越大。

Advertisement

“另外,近來天干,棉花倉庫要嚴防火災。庫房做好分隔,多備水缸,周圍掛煙牌,每天定時翻檢。晚間也要請更夫照看一下,花的錢走賬就行。”

安排完畢,看看眾手下,問:“還有問題嗎?”

眾人遲疑地相互看看。

常保羅小心說:“那個,林姑娘,再確認一下。咱們博雅現在是有限責任公司,對伐?虧了錢,我等的雇工,也不用負債的,對伐?”

林玉嬋趕點頭:“就算有債主上門,找的也是我。你們頂多是投資歸零,不會被抓起來的。”

大家展,紛紛拍桌子:“那就賭嘛!”

------------------------------

在焦灼的等待中,有一件事給林玉嬋帶來驚喜:編纂的《原棉質量鑒定手冊》,免費分發給眾友商之后,漸漸開始走紅。碼頭堆放的各家棉花樣品包上,逐漸上了同樣格式的“質檢報告”。

資源匱乏的中小商販們以此來互相比對棉花質量,省去許多試探和口舌。

手冊里的檢驗標準,都是林玉嬋從黃老頭那里學到的。其實別的棉商也不缺這個專業素養。但大商鋪店大欺客,不會費心去弄統一標準;中小商販掙扎在溫飽線上,沒這個工夫普度眾生;于是最后還是林玉嬋第一個吃螃蟹,印出一個市場獨家。

質檢標準是有了,但也不乏鉆空子的商,隨意給自己的棉花上名不副實的品級標簽。

今日林玉嬋在碼頭就看到兩個棉商吵架。其中一個揮舞卡尺,聲俱厲地說道:“你憑什麼說你家花是甲等!纖維長度本沒達標!人人都像你這樣弄虛作假,洋人還哪肯找咱們中國人買東西!”

另一人反相譏:“《手冊》上不是講了,八以上的花合格就能確定品級?有本事你把我的整包花都測一遍啊!單找出一朵不合格的,你眼睛要瞪瞎了吧?”

兩人吵了半天,好在上海居民不手,一直打仗。

有第三人來勸架:“好啦好啦。要我說,是那編手冊的老夫子糊涂,這些標準太復雜了,不適合咱們中國人的棉花!盡信書不如無書,《手冊》你們胡看看就行,別迷信啊!”

“編手冊的老夫子”立在一丈之外,平白打兩個噴嚏。

林玉嬋穿著男式長衫,披個棉披風,戴了黑小帽,低調優雅,照例來到碼頭看價牌。

默默反思,之前自己野心地復活“花公所”,時機確實不太

再等一陣,等等這些檢驗標準流行起來,遲早需要一個第三方質檢機構。

那時再張羅不遲。

只是碼頭上掛著的棉花收購價,好像明白心思似的,每天都比上一日低,最后跌到每擔一兩半銀子,然后在坑底舒適躺平,偶爾半死不活地跳兩下。

今日,照例有大批客商云集在價格布告欄下,喝著茶,著煙,等著今日“開盤價”。

碼頭上每天都會出現新面孔,都是之前聽聞上海棉價每擔三兩,趕來投機的外地客商。結果趕上棉價腰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每天都花著旅館和倉儲租賃費,天不亮就跑來碼頭,焦灼等待。

忽然,人群。一個洋行通事小跑過來,提著一卷白紙。

嗡嗡的喧鬧聲停了。幾十個腦袋齊齊揚起,屏住呼吸。

有人輕聲“阿彌陀佛”。

那洋行通事圍個面白圍巾,朝眾人一拱手,搬個凳子,提桶漿糊,然后把手里的白紙展開,糊了上去。

眾棉商目不轉睛,看著那白紙黑字一點點展開——

“每磅一便士?”

有人發出大聲哀嘆。

白圍巾通事轉過心地幫大家換算:“大家莫慌,今日英鎊升水!按今日匯率,相當于每擔一兩八錢銀!漲了!洋商收購有定額,賣從速!”

然后他朝眾棉商再次拱手,快步離開。

碼頭眾商大聲喧嘩罵。

“這什麼漲!漲個啊!打發要飯的呢?”

“今年年初,都說棉價會翻倍,我們臨時推了稻種,全改棉花——早知如此,老子繼續種大米了!好歹有飯吃!”

“不賣不賣!大家都別賣!咱們跟他們耗!”

有人當場拂袖回家。有人卻頂不住力,去相鄰的洋行收購點排隊,開始簽合約。

“昨天一兩半,今天一兩八,算了,知足吧!”

尤其那是遠道而來的外地客商,苦苦等了十幾日,總不能每天在碼頭上浪費,終于扛不住攜貨出遠門的本,含淚決定就地拋售。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