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懸疑推理 鐘表館幽靈 第一章 沒有指針的鐘塔

《鐘表館幽靈》第一章 沒有指針的鐘塔

江南對照著這個時間瞧了一下自己的懷表,看是否準確,同時說道:“小早川先生不也說過嘛,樹叢對面的紅磚房那兒才是原來的時計館哪。所以……”剛才小早川說“其中還有一段滿復雜的過程”是怎麼回事呢?十五年前,也即一九七四年夏天,古峨鐘公司總裁古峨倫典突然辭去董事長職務,在這里蓋起房子,并移居過來。據說樹叢對面的建筑就是當時所建的宅院,此外還有一所獨立建筑專供傭人們居住。這邊的洋房和鐘塔,那時還沒有建造。擴建工程是在五年以后,即一九七九年開始的,到一九八零年夏天,建了現在的規模。此后不久,倫典突然死去。

即便是江南也沒有掌握這段況的細節,他只是從小早川口中獲得一些略的知識。小早川老早以前就對這個家庭興趣,并收集了各種有關資料。古峨倫典究竟為什麼要建造這座時計宅院呢?后來又為什麼要擴建呢?在他死去的前前后后,發生了一連串死人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那麼以幽魂出現的他兒又是何時如何死的呢?一連串的問題。但是不管你問什麼,小早川都不正面回答,只是輕蔑地一笑,說道:“我正有些問題必須加以說明,所以由我來,——啊,實在對不起呀,伊波士。”他向推著手推車的人抱歉似地舉了一下手。小推車上按人頭放著斟滿桔子的玻璃杯。“您不必張羅。請問送來的行李放在什麼地方?”

“已經送到‘舊館’那邊去了。”所謂“舊館”可能是指“原來的建筑”吧。

“是嗎?太好啦。噢,對啦,必須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才行哪!”小早川站起來,了聲“伊波紗世子士”,將手了過去。“這位士全面負責管理這個時計宅院。我已拜托士,在未來三天里,協助我們的采訪。”

Advertisement

年紀約在四十五歲上下。作為來說是個高個兒,留著男式短發,消瘦的臉上未加化妝,小皺紋和黑斑明顯可見,從那兩只勻稱的眼睛和高高的鼻梁可以想見年輕時的貌。

輕輕點一下頭,說了聲:“請多關照!”同時不慌不忙地注意觀看在座的每個人。

江南瞧著那副樣子,不由想起中學時教數學的一位教師的形象。

“對不起。”伊波紗世子將目轉向小早川說。

“能否允許我再次確認一下各位的尊姓大名?因為我要按時把事安排妥當。”

“啊,當然可以。前幾天是不是已經把參加者名單和計劃書一起給您來著?”紗世子點點頭,從西服里邊的口袋取出一張折疊起來的單頁紙,迅速展開之后,再次朝大家看去。

“由我來介紹吧!”小早川說道,“坐在那邊的是我們編輯部的江南孝明。挨著他的是攝影部的海篤志。”

“江南先生和海先生。”紗世子復述了一遍名字,又來回將兩個人的面孔和名單加以對照。小早川繼續介紹。

“其余五個人都是W大學的學生。從那邊往這邊介紹,河原崎潤一君、瓜生民佐男君、渡邊涼介君、樫早紀子小姐,然后是新見梢小姐。”

“河原崎君、瓜生君……”紗世子用教師點名似的聲調,對照著學生們的面孔和名字,最后點到新見梢時,用懷疑的目,側首問道:“這名單上好像沒有新見小姐的名字。”

“噢,是的。是這樣,”小早川用手輕輕敲著自己的前額說,“名單上的福西涼太君,今天突然有事不能來,于是就臨時找來代替……”“明白了。新見梢小姐,對吧?”

Advertisement

紗世子從口袋里取出鋼筆,將名字記到紙上。然后再一次按照訂正后的名單,逐個加以確認后,說了聲:“各位,請……”,便將手推車推倒桌子跟前。“類似這種采訪要求,過去一概謝絕,這次是作為特殊況予以接的。為此我謹代表本院主人說幾點請各位注意的事項。”時計宅院管家等大家拿到果杯之后,宣布說:“首先,我想大家可能知道,從今日起各位要進去的本家‘舊館’中,保存著上一代主人留下的鐘表收藏品,都是極為珍貴的品類,不論是收存在陳列柜中的,還是放在外邊的,請千萬不要去它。其他東西,如廚房、居室用品,凡能用的,可以隨便使用。供電沒有問題,但煤氣已停止。空調能用,所以我想大家不會收到炎熱困擾的。還有,那邊的房子不管怎麼說,已經九年無人居住,自來水充滿鐵銹,無法使用。”

“飲用水已說好從外邊運進去。”小早川話說,“伊波士,運來的行李中,應該有塑料水桶呀!”

“是的,已經盛滿了水,請放心吧!”

“非常謝!”小早川鄭重其事地低頭行了個禮。

“真夠您的,一共六個水桶吧。”

“這兒專門有干力氣活的人。”

“噢,是嗎?不過多虧您想得周到,實在謝。”

“不必客氣。因為我已經答應幫助各位。”說完,一直繃得很,稍微放松了一點。接著又說:“最后還有一個請求,也就是‘舊館’最里邊有一個上鎖的房間,請各位千萬不要進去。”“就是那個‘鐘擺軒’嗎?上次偶爾聽您提起過它呀!”小早川說道,“為什麼不準許到那兒去呀?”

Advertisement

“這是先輩的囑咐。”

“噢,是古峨倫典先生的言?”“主人臨終前,代了好多事,這是其中的一條。”

“原來是這麼回事。”“所謂‘鐘擺軒’究竟是干嘛用的房間呀?”

江南迷不解,提出詢問。“這……”紗世子結了一下,接著眼睛向下回答說,“那是十年前已經去世的小姐的房間。”

小早川問紗世子:“其他還有什麼要講的?”默默地搖搖頭,表示沒有。

這時,小早川對點了一下頭,然后將目轉向正在老老實實側耳靜聽的人們。

“我要說的好像沒有什麼了。食品裝在車上已經運來。幾乎全是快餐食品,反正就三天嘛,大家將就一下吧!然后嘛,對啦,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項目。明寺士!”他回過頭對全黑的招魂師說道:“關于招魂會的事,您能說一說嗎?”

“好的。”明寺琴簡短地答應了一句,然后擺出一副若無其事的面孔,站起來說道:“各位,我想大家可能已從小早川先生那兒聽說了,現在請允許我再作一些說明。”

江南心想:和在電視中演出時一樣。聲音逞頻統,講解慢條斯理,而且一直不停。“正如各位所知道的,我們馬上將進行的工作是和傳說一直居住在這所房子里的死者靈魂接對話。這個靈魂是否實際存在,我現在無法奉告。從今天起,我們將花費三天時間,確定其是否存在,搞清其真實面目。我到這兒來,就是為幫助做好這項工作。在座的當中,有哪位曾參加過招魂會?”

這麼一問,江南不由得和鄰座的海互相看了一眼。兩人都模棱兩可地側一下頭。五個學生的反應也如此。“老早以前,我參加過扶乩。”過了一會兒,二年級學生新見梢回答了這麼一句。留著短發,長了一副象小狐貍般逗人喜的臉龐,給人的覺是一個好奇心強而又非常活潑的大學生。的學姐樫早紀子是個線條纖細的模樣,可以說兩個人正好形對照。

Advertisement

“扶乩麼,嗯,也是招魂的一種。在歐作臺上轉。”

招魂師蒼白的面頰上現出微笑。

“各位,尤其近來的年輕人,似乎從興趣出發,進行各種嘗試。我對此不太贊。因為半開玩笑地進行招魂,有時很難說不會招來非常危險的后果。聽說大家正在研究超常現象,所以我想各位對這方面的況已有充分了解。總之,所謂心靈現象,用我們平常所一句的科學辦法去理,總的來說是行不通的。換言之,而這的著眼點完全相悖。因此,必須慎之又慎地加以對待。”

的“本領”是真是假,江南一直心懷疑問。可是如今直接見面,聽其所言,覺得雖然的聲調缺乏抑揚頓挫,的語言卻有奇妙的說服力,似乎令人不能不信服。好像確實有至是某種很強的超凡

“在此,我想請大家知道,為實現和靈魂的聯系流,單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是很不夠的,需要在座所有人的幫助。靈魂,說起來類似電波,既看不見也不到。在我舉行的招魂會上,參加者的可以說起著接收訊息的天線作用。我一個人再怎樣努力也無濟于事。需要所有的人思想一致,把自己的當作敏的天線才行。”

明寺琴講到這兒,慢慢地摘下太眼鏡,現出細長而清秀并涂著淡紫膏的眼睛,靜靜地看著大家。

“另外,據我個人迄今為止的經驗來看,大凡靈魂都有神經過敏的質,非常討厭不純的東西。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極為純潔的。為了提高和靈魂聯系流的天線能,我們需要盡可能保持于純潔狀態。所謂純潔狀態也就是自然的狀態。靈魂不喜歡人造品,如果無意之中將諸如合纖維、加工過的金屬以及塑料等不純質制的東西帶在上,他們將有可能因此而不來接近你。”

將雙臂大叉在前的海,像是不勝欽佩,發出了“噫——”的嘆聲。學生們的表現雖然各不相同,但沒有一個人想要當場提出什麼異議。

“最為理想的狀態,當然是上不穿也不帶任何東西,但我想這一次還做不到。為此——”琴說到這兒,略作停頓,把視線轉向后墻的右角。那兒總共摞了八個扁平的黑紙盒。

“今天,我為大家準備好了特制服裝,和我上穿的一樣,作‘靈袍’,是經過‘去污’理的服。要請各位換上這種服,可以吧?”正如開頭所說的那樣,需要穿“靈袍”等問題,事前已由小早川轉告了所有參加者。招魂師看到大家點頭,頗為滿意地現出微笑。繼續說道:“現在穿在上的服,除外,請全部下來。項鏈、耳環、手表、發夾等裝飾用品也都要摘掉,還請下鞋子,換上拖鞋。到招魂會時,拖鞋也需要掉。其他凡不需要的品,請一律不要帶進去。因為寄居在家中的靈魂極端討厭從外部世界攜不必要的異。”

“那,請問,”學生之一渡邊涼介不慌不忙地提出了問題,“戴眼鏡可以嗎?”

參加者當中,只有他一個人戴眼鏡。他長了一副圓圓臉,又矮又胖,是個老老實實的青年,一看就知道是個“書呆子”。

“原則上,眼鏡也須摘掉。”“噢,要這樣啊?”戴著高度近視眼鏡的渡邊,眨著小眼睛,自言自語地嘟囔道“這可不好辦啦。不戴眼鏡,幽靈出來時,我看不見呀!”

“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招魂師盯視著學生的面孔,用充滿信心的語氣,果斷地說道:“因為捕捉現形靈魂,要用另一種眼鏡,而不是我們普通所用的眼。所以和視力好壞沒有關系。能否見到靈魂,這要看我們能將自己的神保持到何等純潔無垢的狀態。”

參加者一行,依照明寺琴的指示,換上了“靈袍”,將自己穿來的服、鞋子、裝飾品,按人頭分別裝已備好的尼龍袋。據說這些在實行法期間,由古峨家方面保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